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山西省芮城縣城北3公里的龍泉村東側(cè)。永樂宮始建于元代,,施工期前后共110多年,才建成了這個規(guī)格宏大的道教宮殿式建筑群。特別是宮殿內(nèi)部的墻壁上,布滿了精心繪制的壁畫,其藝術(shù)價值之高,數(shù)量之多,實屬世上罕見。來到山西,自然不能放過去永樂宮欣賞元代壁畫的機會。
純陽之殿,亦名混成殿,俗稱呂祖殿,內(nèi)有壁畫203平方米。壁畫公布在東西北三面墻壁上,名為《純陽帝君神..
更多>>
永樂宮是我國道教三大祖庭之一,是為紀念八仙之一呂洞賓而建,是現(xiàn)存最大的元代道教宮觀。它以建筑藝術(shù)..
永樂宮始建于公元1247年,1358年竣工,歷時111年。原建在芮城縣西40華里的永樂鎮(zhèn)。建國初期,由于修建三..
永樂宮(又名:大純陽萬壽宮)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山西省芮城縣城北3公里的龍泉村東側(cè)。永樂宮始..
鐵路:從運城有發(fā)往北京、西安、天津、成都、太原、石家莊、大同、臨汾等地的列車
公路:運城市境內(nèi)有209國道通過,分別可通達河南三門峽市、陜西華陰市。
運城一芮城(永樂宮)
10:30――13:00,運城一芮城。運城汽車站在背對火車站的右手邊,向鳳凰路走五分鐘。車站不買票,自己進入車站內(nèi),上車買票。車程110分鐘,15元)
13:00――15:30:芮城-永樂宮。芮城汽車站坐摩托車2元,出租車3元(不到3公路),10分鐘到達;爻桃嗍恰R部梢栽谲浅堑娜嗣駮脤γ嫦萝,在前面路口右拐,原來可以坐2路公交車(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開了)去,現(xiàn)在只有坐出租車。過馬路往前200米就是汽車站。
山西特產(chǎn)以汾酒、竹葉青最為有名。此外還有清徐老陳醋、五臺山“臺蘑”、大同黃花、恒山黃芪、稷山板棗、平陸百合、蒲州青柿、垣曲獼猴桃、清除葡萄、上黨“黨參”、晉城紅果、代縣辣椒、“沁州黃”小米、晉祠大米、洪洞甲魚、運城黃河鯉魚、高平絲綢、平陽木板年畫、平遙推光漆具等。
稷山板棗樹的栽植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素有皮薄.核小.肉厚著稱于世。成為歷代皇室“貢品”。板棗含糖量高,并有鉀.鈉.鈣.鎂.錳.鋅.鐵.磷等多種微量礦物質(zhì)元素。成熟的鮮棗,含糖量達31.33%,每百克含維生素丙為499.7毫克,制干后含糖量高達71.5%,各種維生素和氨基酸的含量均較鮮棗有所增長,藥用價值極高。
稷山板棗,1957年進入國際市場;1961年在全省農(nóng)博會上摘取116種紅棗桂冠;1970年參加廣交會,并遠銷北美.日本.和東南亞;1982年在全國常州紅棗鑒定會上,名列第一,被列為國宴食品;1986年獲全國首屆農(nóng)博會最高獎;1994年獲全國林博會金獎;1996年獲北京全國食博會金獎;1999年獲北京國際食博會名牌產(chǎn)品;2000年在山東樂凌全國紅棗交易會上又獲金獎。
山西著名的風味小吃有“頭腦”、刀削面、撥魚、貓耳朵、莜面栲栳、聞喜餅等。在調(diào)味品中,清徐的老陳醋、代縣的辣椒、雁北的胡麻油、應縣的紫皮蒜均十分有名。
山西面食尤其著名,品種多,吃法別致,風味各異,成品或筋韌或柔軟,無不滑利爽口,余味悠長。最奇的是山西面食可以成宴,且從頭至尾不會相同。
解州關(guān)帝廟聞名全國,解州的四大名吃——羊肉泡饃、黍面油糕、炒面油茶、豬油蔥花扯面也名傳四方。而這四大名吃中,又以羊肉泡饃最為著名。
解州羊肉泡饃選料上乘,作料齊全,工藝獨特精細,湯汁新鮮,味美可口,因而它“看著美,吃著香”,受到四方客人的稱贊。有詩云:“原湯優(yōu)汁味鮮美,去寒暖胃添精神。夏天吃了防胃寒,冬天吃了暖全身!睋(jù)說,當年慈禧太后西去長安,聽說解州羊肉泡饃很有名氣,就派專使到解州為其取之。
相傳光緒26年,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慈禧倉皇西逃,行至臨晉縣城,已饑餓難奈。適逢謝氏一家“三倒手”饃鋪的硬面饃剛出籠,慈禧嘗后,連聲稱贊味道好。到長安后,仍向往“三倒手”饃,便將之列為貢品享用。從此,“三倒手”美名遠揚。
“三倒手”硬面饃制作工藝復雜,系手工操作,經(jīng)過3次倒手,使面粉充分發(fā)酵,因而達到了層次分明,圓潤飽滿,入口醇馨,味美香甜的上佳效果。
“昔日慈禧用膳畢列為貢品,今朝人們食用后無不贊賞”這幅對聯(lián)貼在運城市區(qū)南環(huán)西路個體工商戶謝斌祖?zhèn)鳌叭故帧钡拈T前,昔日的貢品已經(jīng)走入百姓人家的生活中,它的味美、口醇、色香正將“三倒手”硬面饃推向更高一層的名吃空間。
運城的風情豐富多彩,民間社火 ,本區(qū)民間社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流行較為普遍且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社火種類有: 鑼鼓、高蹺、花鼓、龍燈、水故事 、背高、背冰、冰山 、轉(zhuǎn)燈 、走獸、焰火 、河燈、血故事。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