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8北京旅游小吃全攻略(圖)(7)http://tour.sina.com.cn 2008年03月26日10:39 樂途網
才吃茶湯又面茶 “清晨一碗甜漿粥,才吃茶湯又面茶”,這首《都門竹枝詞》勾劃出 了舊京街頭小吃的多樣化。雖然茶湯、面茶都叫“茶”,但卻不是同類小 吃。 “茶湯”明、清時已盛于北京,明代皇家茶點,民間仿而效之。將炒 熟的糜子面放上紅糖,用滾開的水沖成。與其同類的“油茶”則是用牛油 或素油將面粉炒熟,再加入開水。 茶湯和油茶都有所謂的“八寶”之說, 其實就是加上山楂條、青紅絲、葡萄干、核桃仁、瓜子仁等一些果料,使之香甜可口。 經營此業(yè)的多兼營藕粉。 舊京,賣茶湯、油茶的有三種形式: 一是挑擔走街串巷的,每逢春秋兩季午后3—4點鐘沿街叫賣。其提前是個紫銅大茶湯壺,壺為雙層,外層加水,里層燒火,壺底座貯存木炭和一雙火筷子;擔后是個大木桶,掛 著水舀子,木桶上放個小屋頂形的長木條,里面放碗、匙子、糜子面、油 炒面(油茶)、藉粉,還有一罐紅糖。有買主時,現(xiàn)以小瓷碗將糜子面或油炒面用少許開水調好,再到前頭將銅壺搬起,提得高高的一沖,以小銅 勺猛攪,待攪成糊狀,遞與顧客。 二是設茶湯攤,多半是在廟會上。其攤 案以桐油涂面,長約丈余,案前設長凳,案上陳放玻璃盒兩個,盒內分數(shù)格,盛面、糖和果料。盒后放彩色小碗數(shù)十個,小銅勺多把放一罐內,案 后支一大紫銅茶湯壺,沸水滾滾,壺蓋、嘴、肚處鑲黃銅花邊和圖案,有 案凈、碗潔、壺亮,頗能引人食欲。 三是開設于大街的店鋪,門口以大茶湯壺為招幌,店內設座。每天正、二月代營煮元宵。 至于面是用糜子面熬成的稠粥,盛到碗里后,再用細筷子將事先以炭火或油調稀的芝麻醬,來回往粥上一絲一絲地掄,掄勻掄滿后,再撒上一 層芝座鹽兒、干姜(同姜)粉,確也咸中有味。此為當年窮苦市民的一種經濟小吃。 精彩旅游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