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聽一次鑒真的故事,都會觸動靈魂上的顫栗。
為了匡扶東瀛佛教,這位揚州和尚五次蹈海,五遇海難,九死一生,雙目失明。終于在第六次抵達這片他魂牽夢縈的土地。在選擇傳道之所的時候,這位失明的老和尚不辯四周景色,只默默地嘗食著各處土壤的滋味。到了這里,他品到這里的土有一股甜絲絲的味道,多么酷似家鄉(xiāng)揚州土壤的味道啊——就是這里了!
唐招提寺于是誕生。時為公元759年。
而今年,恰是該寺誕生1250周年的吉日。
9月2日,我們參拜唐招提寺時,主殿金堂長達十年的落架大修已近尾聲。腳手架、鐵絲網(wǎng)和布膜均已拆除,古樸厚重,全無雕飾的金堂露出了本來面目?上н不能進入。
或許是因為不在奈良市中心,唐招提寺幸運地躲過了N次戰(zhàn)火,更從未遭遇過火災(zāi)。因而主體一仍其舊,還是1250年前的模樣。歷史上大修過四次,分別在大約700年前、600年前、400年前和100年前。像最近的這次落架大修,還是歷史上第一次。
金堂的36根大柱,歷次大修中有更換。現(xiàn)存的有奈良時代的26根、明治時代的9根,還有1根是三年前更換的。僧人證信指給我們看,大柱在靠近四角屋檐處較別處挨得更密些:“這是當(dāng)時造寺時采用的唐朝‘新技術(shù)’呢!”屋檐勾心斗角、用材頗巨,自然很是沉重,承重大柱密集,才能牢固地支撐。
此番大修,有不少令人驚喜的發(fā)現(xiàn)。通過測定建材樹齡等方法,他們發(fā)現(xiàn),有的樹是公元781年砍下的。而拆下固定房梁的鉚釘,還驚喜地發(fā)現(xiàn)了奈良時人畫的畫兒!
鑒真大師當(dāng)時在關(guān)西、九州及今東京一帶建了三大戒壇,他的目的就是讓全日本百姓能夠盡量就近修行,以弘揚嚴守儀規(guī)的佛法。
在寺中的一個展柜里,我們看到鑒真當(dāng)年制定、宣傳的佛門戒律數(shù)則,其苦口婆心令人動容,甚至具體到了“不得以汗手提凈水瓶”等細節(jié)。
日本佛門在鑒真大師弘揚的戒律中,重歸佛門清靜,也重拾宗教尊嚴。
“楓葉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的詩意,在唐招提寺中重現(xiàn)。寺內(nèi)荻花茂盛,柔弱的枝條搖曳著,開著一串串極其低調(diào)的、黃豆般大小的粉色荻花。遠遠看去,似乎浮動著一層粉色的輕煙。池塘內(nèi)開著幾朵安靜的蓮花,偶爾被魚兒“潑喇”一聲,撞得身姿微顫,花瓣上滑落幾顆露珠,無聲地滴入池塘……
荷與荻,也算唐招提寺的兩位“護法”。荷,據(jù)說是源于鑒真大師從家鄉(xiāng)揚州帶來的蓮籽。大師雖不能見到蓮花的嬌美,但能嗅到一陣陣的荷香,嘗到家鄉(xiāng)風(fēng)味的蓮子羹,或能稍解思鄉(xiāng)之情吧!而荻,則緣結(jié)當(dāng)代——50年前,中國佛教協(xié)會將一株荻送與唐招提寺,經(jīng)過悉心培植、不斷分株,如今已經(jīng)繁衍成片,遍布寺內(nèi)各個角落。
公元763年落成的鑒真大師的緙絲坐像,是日本的國寶級文物,供奉于御影堂,平時不開放,只有到了6月6日大師在日本圓寂日的前后三天,才會開門供信眾瞻仰。讓人欣慰的是,大師平時料也不孤寂。因為日本畫像東山魁夷的68幅畫作一直陪伴著大師,都繪有大師喜愛的中日兩國的山水風(fēng)光。為此,東山魁夷曾專門到中國觀察了整整三年。
建寺1250周年,唐招提寺也迎來了1250年來不曾有過的熱鬧:一臺大型文藝演出將在數(shù)日后在唐招提寺敲鑼打鼓。
那么,鑒真大師,家鄉(xiāng)人來過了,又走了,不擾大師的清修了……
作者:李泓冰
相關(guān)閱讀
日本奈良金峰山寺坐禪體驗:空山古剎 聽老僧誦經(jīng)(組圖)
寧靜的林蔭道上,偶遇溫文儒雅的教授,碰撞風(fēng)采飛揚的青春,恍若與世隔絕... |
酒店是很多電影的重要場景,通常男女主角在里面發(fā)生最浪漫的故事,或者成為兇殺懸疑電影的重要證據(jù)場所... |
|||
墨爾本,是個奇妙的地方:一邊依偎著蔚藍的大海,一邊枕靠著滄桑的巖石;懸崖峭壁之間可以開辟出世界上最美麗的公路... |
空姐,很多人認為是一份即輕松又令人羨慕的職業(yè)。其實空姐的工作卻是非常辛苦的。例如,遇到挑剔的乘客時,也必須要保持微笑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