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湖南衡陽:
氣候:
衡陽屬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溫暖濕潤,冬暖夏涼。南岳衡山四季也是皆有所賞—春日煙云、盛夏蒼松、金秋日出、嚴冬白雪,尤其屬于“云鎖衡山”與“衡山冬雪”最為美觀。
美食:
玉麟香腰:玉麟香腰衡陽傳統(tǒng)風(fēng)味佳肴。又名“寶塔香腰”、“管堆子香腰”。清代衡陽名宦彭玉麟家廚在魚丸、黃雀丸、鍋燒丸等地方風(fēng)味小吃基礎(chǔ)上創(chuàng)制,故名。此菜集眾多小吃品種于一碗,層層堆砌,形如寶塔,以寓步步登高。后傳入民間,成為衡陽風(fēng)味酒席中的定型頭碗菜品,亦是民間結(jié)婚、生子、祝壽或逢年過節(jié)團圓飯中不可缺少之物。菜分七層,由下至上分別為:紅棗虎皮蛋、滑肉、鍋燒丸、黃雀肉、魚丸、蛋卷、腰花。亦可再于頂上加蓋其他菜肴。蓋海參稱為“海參香腰”,蓋干貝稱為“瑤柱香腰”,蓋肉片、豬肝、豬心等,即普通寶塔香腰。墊底之物亦可因人,因時,因物質(zhì)條件而異。其特點是:造型美觀,色彩艷麗,咸甜鮮香,味美可口。
衡陽唆螺:又名“喝螺”。制法為:選大小均勻之田螺或石螺置于清水盆中,滴茶油小許,使之吐出雜質(zhì)污物。二、三天后,用冷水洗凈,將瘦豬肉泥摻水拌勻,倒入盆中,使螺飽食,再鉗去螺尾,加鹽少許反復(fù)搓洗干凈,置炒鍋內(nèi)旺火翻炒,待水分稍干,加茶油再炒,至香味四溢,螺口掩皮脫落,再加鹽和紹酒復(fù)炒,起鍋后,與生姜、辣椒、醬油。蔥蒜、味精等佐料一道入骨清湯鍋中蓋煮。食時舀出,手持將螺口對住嘴,吸氣唆(喝)取,螺肉即人,故名“唆(喝)螺”。本品湯鮮味美,清香脆嫩,清火開胃,爽口宜人。
魚頭豆腐:制法為:花鰱魚頭帶半片魚肉(今大多用額魚頭),洗凈斬去吻部,間隔劃幾刀 ,正面抹上醬油,剖面抹上豆瓣醬,入鍋茶油煎至兩面金黃色,加入醬油、糖及清水運量,燒魚片刻,再放人豆腐塊、香菇、生姜末等煮至爛熟入味,撒入蔥花、味精,澆上熟豬油,一起鍋碗盛,即成。乘熱食之,湯鮮味美,爽口宜人。
特產(chǎn):
界牌瓷器:位于南岳衡山的西南山麓衡陽和衡山兩縣的交界處,盛產(chǎn)瓷泥,是全國三大瓷泥基地之一。界牌瓷器已有三百多年的生產(chǎn)歷史。界牌瓷器品種繁多,約有900多種,主要是餐具、茶具,分玉紋、新月。月星及雙棱等四大類型。產(chǎn)品薄勻似紙,粉瑩如玉,色彩濃淡柔和,塑型鏤空。被外商稱為“東方藝術(shù)的精華”。
烏蓮:衡陽地方名特產(chǎn)品。主產(chǎn)于衡陽縣臺源、杉橋等地。因表面呈灰棕色或灰黑色而得名。湖南種蓮有3000多年歷史,明清之際為鼎盛時期。衡陽是湖南的主產(chǎn)區(qū)之一。衡陽小西門外,遍地皆蓮,素有“西湖十里白蓮花”之稱。衡陽蓮實壯而粉,味甘而香,經(jīng)火易熟,為其特色。臺源、杉橋等地的烏蓮更為當?shù)厣徶兄凇?/p>
檳榔芋:又名香芋,主要產(chǎn)于祁東縣,以磚塘、雙江、包圣殿盛產(chǎn)。檳榔芋,富含淀粉、蛋白質(zhì)、脂肪和多種維生素,可加工成芋蘭片,芋絲等副食品。在磚塘,已形成檳榔芋商品生產(chǎn)基地,由田邊種植改為整田種植。到1985年,祁東縣種植面積達600公頃,總產(chǎn)14,851噸。產(chǎn)品銷往新加坡、法國、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qū)
衡山白糖李:傳統(tǒng)名貴水果品種。產(chǎn)于衡山縣,有300余年載培歷史。果實扁圓形,外皮黃綠色,皮薄而堅韌,果肉致密,黃白色。6月成熟,果實中等大,單果重30克左右。供鮮食,肉脆、核小、味甜、汁多、纖維少。亦可加工成罐頭、李干、果脯、果酒等。李于耐貯,有解渴提神之功能,行銷國內(nèi)外市場。
南岳云霧茶:因產(chǎn)于南岳的高山云霧之中而得名,古稱岳山茶。從唐代以來就作為向皇帝朝貢的“貢品”。主要生長在海拔 800- 1100米高度的廣濟寺、鐵佛寺、華蓋峰等地帶。這里氣候溫和、濕潤,土壤含有豐富的有機質(zhì),適宜茶葉生長。
湖之酒:古稱酃酒,又名醽醁酒。在北魏時就成為宮廷的貢酒,而且還被歷代帝王祭祀祖先作為最佳的祭酒。湖之酒最初是酃湖附近農(nóng)民自制的“家作酒”,后逐步進入市場,城衡陽酒店遍及大街小巷,有“青草橋頭酒百家”之贊。今衡陽四鄉(xiāng),每家每戶都會釀制。
張飛酒:耒陽市酒廠生產(chǎn)。相傳三國時龐統(tǒng)任耒陽縣令,蜀五虎大將之一的張飛奉命考察龐統(tǒng)政績。龐統(tǒng)用民間陳釀美酒招待張飛,張飛發(fā)現(xiàn)龐統(tǒng)雄才大略,回成都后舉薦龐統(tǒng)為軍師,后人因張飛在耒陽暢飲此酒稱為張飛酒。張飛酒以優(yōu)質(zhì)糯米為原料,經(jīng)多次特殊加工,入窖久貯,精制而成。該酒色澤清亮透明,醇香濃郁,甜美爽口,營養(yǎng)價值豐富。
民俗:
南岳香市:南岳是衡陽市著名景區(qū),也是南方著名宗教勝地,每年有成百上千香客,從湖南、江西、廣東、廣西等地陸陸續(xù)續(xù)趕來進香。香期的高潮在農(nóng)歷八月,每天成千上萬人次。香客們身著黑衣黑褲,頭纏黑頭巾,胸前系紅色或黃色兜兜,繡有“南岳進香”。他們或舉巨香、或舞紅旗、或抬匾額,穿廟進觀祁求心中的愿望。
衡陽獅龍舞:龍是衡州大地先民所敬奉的圖騰,是吉祥雄偉的象征,相傳天下南岳有八百蛟龍相擁護。千百年來,大凡重要慶典或祭祀,均張燈結(jié)彩,獅龍并舞,共呈吉祥。衡陽民間的龍有:布龍、紙龍、稻草龍、筍殼龍、板凳龍、娃娃龍、滾地龍、七巧龍、香火龍等。布龍最是普遍,各地因制作、耍法不同,名稱亦有別異。
衡陽湘。衡陽湘劇傳統(tǒng)劇目繁多,以篇幅長短計,連臺本戲6個,整本戲113個,散折戲465個;以聲腔計,昆腔戲41個,高腔戲97個,高昆腔間唱戲47個,彈腔戲418個,雜腔小調(diào)戲10個。衡陽湘劇中不同聲腔劇目的文字腳本,各有其不同藝術(shù)特點色。
衡州花鼓戲:是一種流行于我省湘南地區(qū)的民間小戲劇種。各地的名稱不同,在衡陽、衡南、耒陽、常寧一帶稱之為“馬燈”,攸縣、茶陵一帶稱為“地花鼓”,安仁一帶稱為“花燈”,永興江左一帶也叫“花燈”,江右則叫“唱調(diào)”。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曾稱為衡劇,1954年,正式定名為衡州花鼓戲。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