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 正文
意大利烹飪方式變化多端,出品多樣,這也是為人所折服的。就拿最常見的面粉來說,一個面團(tuán),出色的意大利廚師就能做成上千種面點,而且滋味各異;如果要作點比較,不同地域間使用的搭配材料差異就很大,口味也大相徑庭。羅馬的carbonara可作為意大利面品的代表,它勝在用起士、蛋和生奶油搟出了一股獨特的味道。
翡冷翠所在的托斯卡納省(Toscana)則是橄欖油盛產(chǎn)之地,所以面品習(xí)慣澆上橄欖油,用料相對樸素,但入口感覺很好。
南意大利以干面為主,大量運用熟番茄制成的番茄醬做醬汁,海鮮面更是新鮮,蛤蜊、蝦、淡菜紛紛入饌,增添了南意大利面的多樣性。而北意大利面在做法上喜愛使用奶油及cream,面品的選擇也是有的,店家都喜愛手捍面,然后在面粉中加入其它味道,讓面條變得有顏色和味道,例如威尼斯的黑墨魚面就是代表之一。
但作為意大利最為傳統(tǒng)的美食,在意大利國內(nèi)國外都能吃到的通心粉做法卻不見得怎么繁復(fù):將面料放到燒開的水中煮,不久撈出,用開水澆透,濾去水,在盤中撒開,加入油、碎干酪及各種醬汁,然后就用叉子叉來吃。一根根的粉條就在唇齒邊蹦來蹦去,風(fēng)情萬種,口感風(fēng)味絕佳。
說到做法上的變化,甜點也很有說服力。各個時節(jié),意大利都有特別制作的甜點:油炸面包弗里帖雷是過年后(一月六日開始)到嘉年華(二月中)之間所特有的甜點。圣誕節(jié)有圣誕蛋糕,到了復(fù)活節(jié)又要輪到巧克力蛋風(fēng)光了,以巧克力醬澆灌成的蛋殼,由小如真蛋的尺寸到大得像枕頭的巨蛋都不罕見,連藏在蛋內(nèi)的禮物也是千奇百怪的。
此外,意大利薄餅里也大有文章可做,甚至說別有用途。喜歡嘗鮮的廣州人相信都吃過比薩餅(PIZZA),那要算是最為人們熟悉的一種意大利薄餅了。不過意大利廚師也告訴記者,在該國,正宗的意式薄餅是薄而脆的,只鋪上茄醬、芝士、橄欖或香草(如辣菠菜Rucloa),吃時用刀、叉切成適合大小或卷起來吃。無論坐在哪家意大利餐廳,在等上菜的空檔,餐廳還會附上幾片冷面包和一種叫Grissini的硬餅干。這種細(xì)細(xì)長長的硬餅干很香,頗耐咀嚼,而冷面包多半是用來沾第一道或第二道菜吃完所剩的醬汁。
因為主萊的好吃與否,往往取決在醬汁的美味如何。故而在廚師看來,真正懂得吃意大利菜的饕客,總是會把餐盤的醬汁吃得精光!
最后差點忘了轉(zhuǎn)達(dá)意大利廚師的提醒,吃意大利菜一定要佐以葡萄酒(Vino),否則就像是美中不足了。基本上,口味重的牛、羊、豬肉類配紅酒,口味清淡的雞肉、海鮮類則配白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