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 正文
介紹幾種意大利招牌菜
源自羅馬帝國時期的意大利菜,算輩分是[西餐之母],連法國菜也是受其庇護才有今天的規(guī)模。
還有專家說,它是最具有東方血統(tǒng)的西方菜(八世紀時,中國的面食傳進意大利)。
品嘗意大利菜,首先先瀏覽一下正統(tǒng)的意大利菜單,通常會分為前菜(開胃菜)、第一道菜(湯、通心面類)、第二道菜(肉、海鮮)及甜點,有時還細分蔬菜選項,但多半前菜或第一道菜會附有蔬菜,所以不是必點。
全套餐就是由前菜選一樣,第一、二道菜各選一樣,再選一甜點。胃口有限的話,則可在前菜或第一道菜中選一樣,或省略甜點。不過記住,意大利有[旅人的第二故鄉(xiāng)]之喻,吃意大利菜不必束手束腳,一伙人熱熱鬧鬧、吃得豪爽痛快,有氣氛才對。
麻煩的是,意大利猶如[食物的麥加圣地],每一地都有引以自豪的特產(chǎn)和風味,本地餐廳只能挑重點菜式做。不過基本上仍各有歸屬,像意北因靠近法、奧山區(qū)、農(nóng)畜產(chǎn)業(yè)富,口味偏溫潤濃香,以做工麻煩的烤類見長。
意南菜則盛產(chǎn)海鮮蔬菜,色彩烹調(diào)都有明顯的地中海風格,香料下得重,手法簡單、凸顯原味。意國中部則兼兩者之長尤其火山土壤孕育出來的多種蔬菜、香料、衍生出不少口感豐富的歷史級佳肴。
想進一步探究原味,以下是意大利招牌菜:
小牛肉片:米蘭特產(chǎn)的小牛肉,以芹菜、洋蔥、月桂葉等辛香料加白酒煮至軟,放涼后切薄片,淋上以魷魚、 魚泥(皆為意國代表魚種),打成的美乃滋醬。
鮮肉盤:以威尼斯名家為名,傳統(tǒng)吃法是以生牛肉薄片,配蒜味橄欖油、鹽、胡椒、檸檬汁、起司食用。另類版本是用生魚片。
意式餛鈍湯:像小型餛鈍的意大利面。內(nèi)閻主為絞肉、起司、火腿、蔬菜等,這種吃法是煮成肉湯食用。
沙拉:意國盛產(chǎn)的生菜、節(jié)瓜、甜椒、小章魚、甲魚、松子、緣花菜等,做沙拉只須加特級橄欖油、葡萄酒醋、鹽、胡椒、頂多檸檬汁拌拌即可。
正宗意大利面:意大利面好幾百多種,最正宗就是圓圓細長的這種。北部配肉醬汁,以番茄拌炒絞肉(正宗用鵝肝及培根)而成,中部配奶油蛋汁醬,以起司與培根腌肉炒拌,再加蛋黃,古味則松子醬,以松子、九層塔、大蒜、橄欖油及鹽胡椒攪碎而成。
意大利炒飯:意南吃面,意北好米。此米松散不粘的圓米,以海鮮、洋菇、青豆、起司等墩煮而成,放涼了食用。
面疙瘩:做法很象[芋圓],以煮熟的洋芋或南瓜、稞麥等與面粉混合揉制成,再塑成小塊,吃法比照意大利面。
米蘭小牛脛肉:米蘭招牌菜,小牛脛骨切成環(huán)狀,以白酒、番茄、香料久燉而成,骨髓是其精華。
火腿起司牛排:火腿、起司、牛肉都是意國特產(chǎn),重點是煎好即吃,不加其他醬汁,頂多來點橄欖油使肉質(zhì)更滑嫩。
紅燉白豆牛肚:意人吃內(nèi)臟(腸除外)以特產(chǎn)白豆加番茄燉牛肚,是中部名菜。
蔬菜烤鵪鶉及香料烤羊排:前者是夏季打獵才做的季節(jié)料理,后者是本地食客的新歡,特色是一律先以多種香料腌泡多時,再燴再烤,不沾醬汁就鮮香甘嫩。
茄汁鱸魚:意人吃魚多半是用燉煮的,再淋上各味醬汁,其他海鮮則簡單炸,局烤或水煮,都是原味。
提拉米舒:拿長形指狀的餅干用咖啡汁、牛奶浸泡,再以咖啡汁、起司、巧克力、鮮奶油等打成醬料,以一層餅干、一層醬的形式疊成七層,冷藏后食用。
意大利的菜肴源自古羅馬帝國宮廷,有著濃郁的文藝復(fù)興時代佛羅倫薩的膳食情韻,素稱“歐洲大陸烹調(diào)之母”,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意大利菜多以海鮮作主料,輔以牛、羊、豬、魚、雞、鴨、番茄、黃瓜、蘿卜、青椒、大頭菜、香蔥烹成。制法常用煎、炒、炸、煮、紅燴或紅燜,喜加蒜茸和干辣椒,略帶小辣,火候一般是六七成熟,重視牙齒的感受,以略硬而有彈性為美,形成醇濃、香鮮、斷生、原汁、微辣、硬韌的12字特色。
這都表現(xiàn)在佛羅倫薩牛排、羅馬魔鬼雞、那不勒斯烤龍蝦、巴里甲魚、奧斯勃克牛肘肉、扎馬格龍沙拉,米列斯特通心粉、雞蛋肉末沙司、板肉白豆沙拉子、青椒燜雞、燴大蝦、烤魚、冷雞、白豆湯、火腿切面條等名食之中,四方游客趨之若鶩。
與大菜相比,意大利的面條、薄餅、米飯、肉腸和飲料更上一層樓。意大利面條也叫意大利粉,名聲很響。它分為線狀、顆粒狀、中空狀和空心花式狀四個大類,用面粉加雞蛋、番茄、菠菜或其它輔料經(jīng)機器加工制成。其中最著名的是通心粉、蜆殼粉、蝴蝶結(jié)粉、魚茸螺絲粉、青豆湯粉和番茄醬粉,有白、紅、黃、綠諸種顏色。這些粉大都煮熟后有咬勁,佐以火腿、臘肉、哈蜊、肉末、魚絲、奶酪、蘑菇、鮮筍、辣椒、洋蔥、蝦仁、青豆和各色作料,馨香可口。意大利年產(chǎn)各種面條多達200萬噸,每年人均食用 30公斤 。
意大利薄餅又名“批薩”,系將油蘸面胚置于批薩鐵盤中添加多種餡料(如豬肉、牛肉、火腿、黃瓜、茄子、洋蔥)烘烙面成,內(nèi)有干酷番茄醬提味,上面還要點綴橄欖絲和雞蛋丁。意大利有2400余家專門出售這種薄餅的快餐店,獲利甚豐。
意大利米飯也叫“沙利托”。這是將洋蔥丁、牛油與大米同炒,邊炒邊下葡萄酒使之吸干入味;或者是用豌豆、青菜、肉湯和大米同燜,口感香柔。沙利托與中國新疆維吾爾族的抓飯異曲同工,都是世界上著名的食物。
意大利肉腸雅稱“莎樂美”,形似粗長滾圓的搟面杖。外面有一層粉狀的白霉,切開后嫣紅欲滴,香氣四溢。它與德國的灌腸有一定的淵源關(guān)系。
意大利的飲料包括軟飲料、低度酒、興奮飲料、營養(yǎng)飲料幾大類型,制作都很考究。像有“最佳使節(jié)”之稱的香檳酒,價廉物美的“維諾”葡萄酒,都系酒中名品。意大利是個嗜酒的民族。無論男女都愛飲酒,甚至喝咖啡時也要摻酒以增加其香味。因為飲酒,一餐飯的時間往往托得很長,所以意大利人有一句口頭禪:“不愿花時間就別喝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