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烏孜大殿導(dǎo)游 | ![]() |
據(jù)有關(guān)文獻記載,“烏孜”大殿的建筑吸取了西藏、內(nèi)地和印度的構(gòu)造風(fēng)格。底層采用藏族建筑形式,中層采用漢族建筑形式,上層采用印度建筑形式。各層的壁畫和塑像也都按照各自不同的法式進行繪畫和雕塑。這種藏、漢、印合壁的建筑格調(diào),在建筑史上是非常罕見的,所以有人據(jù)此又稱桑耶寺為“三樣寺”。
另外,在“烏孜”大殿東大門前有一高達九層的格古康,意為展佛殿。每年藏歷一月五日和五月十六日,將巨幅釋迦牟尼繡像掛在格古康的高墻上,讓人們頂禮,是謂展佛。在“文革”時,上面六層被拆毀,現(xiàn)只存三層。
在“烏孜”大殿正門口有一座石碑和一口銅鐘,還有石獅一對,形制大小完全一致。石獅通高1.23米,形態(tài)古樸,豪放有力,嘴鼻突出,額部后縮,雙目有神,背披螺吉,頂系寶鈴,長尾上卷,兩耳下耷。這些都是吐蕾時期的珍貴文物。 大殿正門的門楣上原掛有清代皇帝所題“格魯伽蘭”的匾額,可惜現(xiàn)已不存,F(xiàn)在尚能見到的是大殿二門上懸掛的“大千普佑”清代匾額,長2.92米、寬1.38米,四周金龍框邊,蘭地金字,圖章和落款均被毀掉,不知系哪位皇帝的手筆。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