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松潘古城導游 | ![]() |
松州設衛(wèi)時,丁玉調寧州衛(wèi)高顯來權負責筑城事宜,在西緣山麓,東傍江岸以上筑墻,歷時五年,筑成一段城墻。古墻磚長50厘米、寬25厘米、厚12.5厘米,所用灰漿系用糯米、石灰、桐油熬制而成,每塊青磚重達30公斤,砌成十多米高,6200多米長的城墻,工程艱巨。今天,在松潘的“窯溝”“窯壩”山上,遺留有為筑城燒制青磚而造的古窖遺跡。
明英宗正統(tǒng)年間(1436-1449年),松潘發(fā)生民變。高踞西山之巔的變民,可觀察到城中的布防情況。民變平定后,負責松潘兵備的御史冠琛,將西部城墻由山麓筑到山巔。嘉靖五年(1526年)松潘總兵又增修外城一千余米,歷時60年,才使松潘城制初具規(guī)模。
松潘古城有門七道:東曰“覲陽”、南叫“延熏”、西號“威遠”、北作“鎮(zhèn)羌”,西南山麓者稱“小西門”,外城兩門,東西向稱“臨江”、南北向稱“阜清”。各城門以大塊平行六面之條石拱圈,使頂部呈半圓形,門基大石上鏤有各種雕圖案,別具匠心,耐人尋味。臨江門旁石壁上,鐫刻著崇幀十六年(1644年)關于減免苛賦的布告。
古城墻門堡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松州衛(wèi)和潘州衛(wèi)合并為松潘衛(wèi)時。門洞厚十五丈,造工堅實,經(jīng)數(shù)百年風雨而不蝕不壞。登上城墻可飽覽周圍的雄壯景色。
松潘城內,小橋流水,景觀獨特,一條湍急而清澈的河流從松潘古城的東端穿過環(huán)城路向西流,在切過中央大街后,轉往南流,從南城門左側流出松潘古城,使得整個松潘古城頓時活潑生動起來。尤其河兩岸的人家,依著河岸在河面上架起古意盎然的竹樓,欣賞遠山近水,非常寫意。
松潘是一處重要的歷史紀念地。清咸豐年間,稅賦沉重,由此引發(fā)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藏、羌人民反清大起義。起義歷時六年,領導這次起義的領袖是松潘羌族女英雄額能作。起義軍曾攻下九關六堡,占領松潘古城(今松潘縣城)兩年,多次擊敗清軍圍攻,消滅清軍數(shù)千人。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