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jié)慶活動除扎崇節(jié)(陽歷9月15-17日)和莫郎節(jié)(陰歷1月初3-18)外,還有蓮寶葉則朝山節(jié)(西藏歷6月11-17日)、大草原賽馬節(jié)(陽歷7月中旬)、燃燈節(jié)(陰歷10月25)、夏安居(陰歷6月15-8月30日)、天降節(jié)等眾多的民間節(jié)日和宗教節(jié)日法會活動。
曼扎塘濕地大草原風景區(qū)牛羊成群、草長鷹飛,是野生動物的樂園,黑頸鶴等珍禽異獸隨處可見。
河岸綠樹成蔭,河床流金溢彩,是大自然賦予阿壩獨有的一片籃天、一片綠一片豐茂的土地、一片多情的峽谷。
國際熊貓節(jié)
大型綜合旅游宜傳促銷節(jié)慶活動,于每年的9月舉行。集旅游觀光、招商、商貿、學術研討、藝術展示等為一體的大型特有活動。
在這里,宗教文化與民風民俗交相輝映,除一年一度舉辦的規(guī)模宏大的中國•阿壩縣民族傳統(tǒng)“扎崇節(jié)”和莫郎節(jié)外,還有豐收節(jié)(耍壩子)、燃燈節(jié)、成佛節(jié)、說法節(jié)、天降節(jié)等許多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是人們暢游阿壩縣,感受民族宗教文化氛圍,領略安多藏區(qū)民族風情的理想場所。
摩朗節(jié)
該節(jié)日本來是一個大型宗教活動,但因群眾廣泛參加,括動既有觀賞性又具娛樂性,于是逐漸成為傳統(tǒng)節(jié)日。摩朗節(jié)又稱傳昭大法會,是藏傳佛格魯派創(chuàng)始人宗喀巴大師于14四年創(chuàng)立的。該節(jié)日從每年的正月初三始,大年十五結束。最鬧熱的時候是在正月十九這天。
看花節(jié)
這一節(jié)日流行于嘉絨藏族地區(qū)。各個村寨的過節(jié)時間都不盡一致,但一般都在每年的6月中旬至9月初。這段時間,是嘉絨地區(qū)的黃金季節(jié),漫山遍野盛開著鮮花,全寨人傾巢出動,來到野外的草坪,搭起雪白的帳篷,帶上美味佳肴,一玩就是10余天。這叫看花節(jié)。
雅敦節(jié)
該節(jié)日翻譯成漢語,就是“慶祝夏季到來”,流行于若爾蓋縣。時間大致在7月至8月。無垠的草原,山花爛漫,牛歡馬叫,于是用歌舞美酒來歡慶,形成節(jié)日。
牦牛文化節(jié)
大草原特有節(jié)日,節(jié)日時間在夏季7月,規(guī)模很大,活動瑣目很多,賽牦牛和賽馬,服飾、歌舞表演,傳統(tǒng)體育比賽以及舉辦商品交易會。
祥隆節(jié)
流行于紅原縣,時間在7月至8月間,以村寨為單位,野外搭帳篷野炊,數日不歸。節(jié)日期間的野餐和歌舞表演,充分展示游牧民族傳統(tǒng)飲食文化、文藝、服飾文化及待人接物等禮儀。
藏巴拉節(jié)
流行于壤塘縣,時間在每年的8月18日,“藏巴拉”為藏族供奉的財神爺,而壤塘境內,正好有一座“藏巴拉”神山,縣名也由此山而得名,“壤塘”是財神壩子的意思,8月18日是個很吉利的數字,到了這一天,人們成群站隊地到景色秀麗的林邊河畔或綠茵似錦的草地,搭起—頂雪白的帳篷,歡度“藏巴拉”節(jié),祈禱幸福昌盛,六畜興旺。
扎崇節(jié)
流行于阿壩縣,時間在每年的7月。該節(jié)日歷史悠久,最初是以陶罐貿易為主的商貿活動,后來逐漸演變成傳統(tǒng)節(jié)日。節(jié)日期間,阿壩河兩岸的草原上,帳篷如浩空繁星,商貿活動和歌舞娛樂交織錯綜,人山人海,一派盛世升平景象。
祭山節(jié)
流行于茂縣,時間—般在每年的農歷9月至6月。這天,每家房頂插上杉樹枝,室內神臺上掛剪紙花,點松光,燒柏枝,各寨羌民殺牛宰羊祭山,跳鍋莊、飲酒吃肉,盡歡而歸。“釋比”敲羊皮鼓唱史詩,還要表演裸腳踩踏燒紅的鐵鍋和犁鏵的絕技。
雪梨節(jié)
流行于金川縣,時間在每午的4月。金川雪犁,神州聞名.共有81個品種,其中的金花梨、雞腿梨品質超群,是歷代進京貢品。到金秋,漫山遍野的梨林掛滿碩大的梨果,香飄十里,沁人心脾。雪梨節(jié)間,游人可以隨意入林摘果品嘗,還可欣賞到金川嘉絨藏族熱烈奔放的歌舞和大渡河上游“東女國”遺民的民族風情。
黃龍廟會
黃龍廟會具有悠久的歷史,農歷六月十五為正會期,通常自每年的農歷六月十二開始.到六月十六結束。參加廟會的人不僅有藏族,還有回、漢、羌等民族;不僅有本地人,而且還有來自青海、甘肅等省的各族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