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遼中京遺址導(dǎo)游 | ![]() |
遼中京包括外城、內(nèi)城和宮城。城墻全部為夯土版筑。外城呈長方形,周長15千米許,四角建角樓,城門有甕城。從正南門朱夏門到內(nèi)城南門陽德門,有一條中心大道,兩側(cè)對稱布置街道網(wǎng),其間為坊區(qū),主要居住漢人。大道兩側(cè)有市集的廊舍,大道中心有市樓遺跡。城北部為寺廟、廊舍、驛館和官署區(qū)。城南部至今保存著傳說建于遼圣宗時期的大明塔,為八角13層密檐式塔。內(nèi)城在外城中央偏北,亦呈長方形,城墻上筑馬面。從陽德門有一條大道直通宮城,與一條東西向道路相交。宮城位于內(nèi)城中間北端,正方形,中心有一處宮殿基址,其他宮殿對稱安排。
遼中京在城郭、宮殿、市場等方面較多地仿北宋汴梁城的制度,同時吸取遼上京漢城的安排,在外城南部設(shè)漢人區(qū),說明對非契丹族的防范也很重視
公元907年,游牧于潢水(今赤峰市西拉木倫河畔)之濱的契丹民族建立了契丹國。耶律德光繼帝位后改國號“遼”。為鞏固疆土,加強統(tǒng)治,遼相繼修建了上京臨潢府(今赤峰市林東鎮(zhèn))、東京遼陽府(遼寧省遼陽市)、南京析津府(北京市)、中京大定府(內(nèi)蒙古寧城縣)、西京大同府(山西省大同市),謂之遼代五京。
遼中京是遼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之一,其規(guī)模樣式仿照北宋都城汴梁而建,整個城市為方形布局,東西長 8 華里,南北寬 7.5 華里。設(shè)有三重城墻,呈“回”字形分布,外城居住漢、回、女真等民族百姓,內(nèi)城主要是契丹平民和一些身份低微的官吏,皇城居住的是契丹貴族,皇城內(nèi)建有祖廟和各類宮殿等大型建筑,造型優(yōu)美,氣勢恢弘。大定府一度成為當(dāng)時北方草原上的第二大城市。元朝末年,朱元璋四子朱棣發(fā)動“靖難之役”之時,挾持鎮(zhèn)守大寧府的寧王朱權(quán)奔燕(元都南京),為防寧王中途有變,放火燒城以絕其后路。至此,這座北方重鎮(zhèn)葬身火海,毀于無形,如今只剩下三座古塔、兩重城墻和一個點將臺。緣此城毀于明朝,幫后人稱這里為“大明城”,稱城外的大塔為“大明塔”。新中國成立后,遼中京遺址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塔雄姿 其中遼代大明塔建于 1092 年,為八角形十三層密檐式實心磚塔,總高 80.22 米,基座 35.6 米,每面長 14 米,周長 112 米,體積龐大,是我國第三大高塔,也是現(xiàn)今保存最好、體積最大的一座古塔。
勃隆克沙漠旅游區(qū) |
![]() |
達(dá)里諾爾湖 |
![]() |
阿斯哈圖冰石林 |
![]() |
喀喇沁親王府 |
![]() |
冰臼群 |
![]() |
玉龍景區(qū) |
![]() |
梵宗寺 |
![]() |
罕山風(fēng)景 |
![]() |
黃崗梁國家森林公園 |
![]() |
遼大明塔 |
![]() |
馬鞍山國家森林公園 |
![]() |
真寂之寺 |
![]() |
巴林奇石館 |
![]() |
打虎石水庫 |
![]() |
遼慶陵 |
![]() |
遼慶州白塔 |
![]() |
遼上京遺址 |
![]() |
遼太祖陵 |
![]() |
遼中京遺址 |
![]() |
龍泉寺 |
![]() |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