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甲第巷導游 | ![]() |
自南宋以來,隨著潮州城政治中心南移和商業(yè)區(qū)的擴展,古城南部就成了潮州仕宦商賈聚居之地。特別是在清代末年,繁華的潮州城吸引了潮州府許多富商大賈來這里建屋造園,繁衍生息,使這里的建筑、文化藝術、民風民俗在一派濃郁的商賈情調(diào)中積淀下古城的無限風華。甲第巷由于宅院最為豪華氣派,于是有了“甲第”之名。你看,“大夫第”、“資政第”、“儒林第”這些頗為大氣的匾額,顯示出當年大屋主人的榮耀家史和高貴地位。這一座座風格各異的古民居,積淀著古城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記載著無盡的古城風情。
甲第巷頭的這座饒宅,據(jù)說是一個書香門第。門匾名稱為“半穩(wěn)”,主人謙遜儒雅之風猶在眼前。里面有一個名叫“半園”的小花園,從一幅攝于五十多年前的老照片看,花園的面積雖不大,但構(gòu)筑精巧,錯落有致,簡樸清幽的環(huán)境襯托出主人品性的清高和超逸。
工程師盧樹雄:“這個建筑很有特色,在建筑風格上是屬于中西合壁的建筑風格,里面有很多細部的做法在建筑做法上是值得考究的,像外墻立面上就采用傳統(tǒng)的瓷花窗,還有井缸通欄,大門也是很傳統(tǒng)的中國凹式門廊,凹式的大門石框,油漆木門;而大門的外框裝飾,是采用當時比較流行的歐洲巴洛克裝飾手法。從建筑布局來說,還是中式的傳統(tǒng)布局,就是一廳兩房的布局,而主體結(jié)構(gòu)是采用當時比較先進的西洋做法,就是現(xiàn)在的鋼筋混凝土做法;室內(nèi)的布置和立面的裝修裝飾還是保留了本地比較地道的木(閃)門、木窗、木結(jié)構(gòu)的一些做法,這個建筑裝飾的材料,這里是采用了洗沙手法(批檔)。這邊原來墻上還有一些當時比較時尚的一些裝飾,(有噴水池),畫了一些塔樓、飛機的新東西,可以看出當時的主人有文化、有知識,眼界也比較開闊的。”
“以前建的假山,現(xiàn)在看很好,下水筒飾有猴、松鼠,目前還可看見;以前這面墻,有獸、花卉(等圖案)。這里看似簡簡單單,但這個造型(設計),可以穿來鉆去,小孩子(捉迷藏),鉆來鉆去!
滄桑歲月使大屋里的一切顯得斑駁老舊,但卻有無窮的韻味。身處其中,一種思古之情油然而生。也難怪,宅院里的后人依然守著老屋不愿搬走。據(jù)主人說,饒宅的后人已散居在全國各地,有的還定居國外,但后人都繼承了祖先尚文重教的傳統(tǒng)。居住在外面的,每年都要回到老宅院來看看。也許,老屋的靈氣和那濃濃的書香氣息是他們前進的底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