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避暑山莊又有些不同。它不是一次建成的,從康熙到乾隆先后經(jīng)歷了80多年時間。玄燁、弘歷祖孫兩位皇帝的累續(xù)經(jīng)營,從一種藝術(shù)構(gòu)思到另一種藝術(shù)構(gòu)思,形成不同時期的不同風格。
劉玉文介紹說,避暑山莊囊括了中國園林的三種類型,園林、苑囿、藝圃。園林是避暑山莊最主要的類型之一。在新華字典里,“園”與“園”是同一個字。
相比之下,“園”形象地說明了園林構(gòu)造的要素。在這個“園”中有個土,中國人講五行說,“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人居為土,這個“土”就代表了土木建筑;“土”下面的“口”是個象形文字,代表了水池;而最下面的部分(“衣”字的下半部)在說文解字中的意思是茂盛,比喻植物;再加上外面的方框。所以園林的構(gòu)造中就包括了人居的建筑、山水、植物,以及外圍的圍墻。
中國園林中大部分屬于這種園林,假山堆疊、小橋流水,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山水風情不乏,閑情雅趣足矣,文人園林的種種情趣便在這狹小天地間淋漓盡致地綻放。
與其他園林相比,避暑山莊還有三個特點:首先,避暑山莊除了是綜合景觀園林外,還是分散聚景式園林;其次,根據(jù)園林使用功能劃分為四個區(qū)域,行政區(qū)、宮殿區(qū)、湖泊區(qū)、山巒區(qū)。而彼此間又有景觀過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達到和諧統(tǒng)一。建筑物也是園林建筑,為了景觀的和諧修成園林的宮殿,包括命名也很講究,宮殿區(qū)的景點名字偏莊重,而園林區(qū)的名字則閑適。比如園林區(qū)的秀云門就來自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 中的“云無息以出秀,鳥倦飛而置還。”相反,劉玉文認為,“宋元時期分散聚景式園林則不懂過渡。清代時期,不論是圓明園、頤和園、還是避暑山莊,都有過渡。而景觀的和諧過渡做得最好的是避暑山莊!
苑囿里的鹿
除了園林,中國園林中還有一個重要類型就是苑囿,這也是中國最早的園林類型。
苑囿可以說是皇家園林的特征,主要是將某塊自然區(qū)域包圍起來,在其中飼養(yǎng)動物,作為皇帝狩獵的場所。所以較之園林,苑囿的范圍較大,多動物,功能也不盡相同,在唐朝以前,我國園林主要以苑囿為主。
在避暑山莊的萬樹園中,有一個康熙三十六景之一的“甫田叢樾”,據(jù)說這里曾是皇帝小獵的場所。在工作之余,康熙大帝也會拿起手中的弓箭在山莊里找點樂趣,這種小規(guī)模的射獵活動便成為了帝王的消遣。乾隆時期,也設置鹿圈,飲用鹿茸血,可祛寒強體。
據(jù)劉玉文說,有些鹿多得都跑到城里了,但肯定不是今天跑出去的,因為避暑山莊的管理如今很嚴格。有的人還在路上撿到過鹿的頭角?上У氖牵@次到避暑山莊,無論是萬樹園、試馬埭,還是馴鹿坡,在這些曾經(jīng)鹿兒出沒的地方,我們都沒見到鹿的身影,只在平原區(qū)附近看到大概是鹿留下的糞便。雖然多少有些遺憾,但估計是旺季游人太多,山中食物也很豐沛,鹿兒們都跑到山莊西北面的山區(qū)中享受清靜去了。
藝圃的意義
在南北朝,特別是后周時期,中國出現(xiàn)了第三種園林類型——藝圃。藝圃和農(nóng)作物有關(guān),是一種比較少見的園林類型,中南海中的豐澤園便屬于藝圃。而藝圃在避暑山莊中也有所體現(xiàn),這就要歸功于重視農(nóng)耕的康熙皇帝了,他也許是我國帝王中親自種植試驗田的唯一一人。
康熙在《刈麥記》中記載,當時在中南海豐澤園里,康熙試種雙季稻,一年兩熟,因為早熟,所以康熙將其命名為“早御稻”,可以說這是康熙大帝擁有專利的農(nóng)業(yè)科研成果。于是他便將這個成果帶到了避暑山莊。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熱河行宮興建并于當年基本落成。在行宮動工時,康熙就命人在熱河泉北側(cè)香泮之后開出一片御瓜圃,并在御瓜圃的東北部低洼處建一方稻田,要求不但在御瓜圃中種上瓜果蔬菜,而且還需在稻田里播種從京城帶來的早御稻。
雖然在中南海早御稻的收成可觀,但是在較為寒冷的長城沿線,早御稻能否成功,康熙自己也不敢肯定,直到他親眼看到豐收的果實,才開始在京津一帶普及種植,他也成為了歷史上具有嚴謹?shù)霓r(nóng)業(yè)科研精神的帝王。
在避暑山莊沿澄湖北岸的一片景觀群中,由東至西依次為甫田叢樾、鶯囀喬木、濠濮閑想、水流云在,但惟獨甫田叢樾內(nèi)設紫檀木的地坪、御座,這是康熙早在建園之初就策劃好的,為的就是日后親操犁鋤之余,能在這里觀賞稼穡,可見千古一帝對農(nóng)業(yè)的重視程度。
而康熙的所作所為也絕不是擺擺樣子而已,在康熙的《刈麥記》中有這樣的記載,“一年兩種且能成熟,每歲避暑用之,尚有盈余!笨磥砜滴跏且晃幌硎軇趧庸麑嵉幕实,對自己的科研成果也頗為得意。
這次來到避暑山莊,我特意在御瓜圃前駐足端詳了一番,雖然大門緊閉,游客不得入內(nèi),但里面即將成熟的各種蔬菜瓜果依然遺留了當年的風貌,一代帝王的良苦用心便在這一圈樸實的藝圃中結(jié)出了豐碩的果實。
“御瓜圃”高高掛起的匾額和圍繞它的一圈籬笆,也許會給游人一種“格格不入”的感覺,偌大的皇家園林中怎會有這樣一塊菜地,讓身旁的鳥語花香少了幾分情趣,讓周圍的亭臺水榭少了幾縷優(yōu)雅。殊不知這種“格格不入”的背后,竟是帝王“別有洞天”的設計,這大概也是避暑山莊的魅力所在吧。
側(cè)記:避暑山莊里的音樂
承德避暑山莊是兼具理朝聽政與休息娛樂之用的宮苑,音樂亦如在紫禁城之內(nèi)一樣,既有前朝的典制性音樂,也有后苑行宮供皇帝、后妃們娛樂的富有江南民間氣息的纖細之樂。
承德避暑山莊音樂,絕大多數(shù)來自元、明北曲及明代宮廷宴樂。明末蘇州樂工韋蘭谷曾在北京傳授他從明代宮廷中習得的宴饗絲竹樂,入清輾轉(zhuǎn)授受,成為現(xiàn)今存之于承德的‘離宮音樂’”也就是承德避暑山莊的“清音十番”。
清政權(quán)結(jié)束后,避暑山莊的樂師流落于民間,迫于生計將宮中演奏的二十幾首清音十番的曲譜、演奏技巧及樂器傳出宮外,1920年曲王子仲牽頭任會長,唐錫福任指揮的專門演奏從宮中傳出清音十番的民間業(yè)余樂社組織——承德清音會成立了。
承德民族師專錢樹信教授的父親錢崇安是清音會的第五代傳人,兄長也做音樂工作,錢樹信受家庭文化氛圍的熏陶,會兩三種樂器,對清音十番也有濃厚的興趣。2001年退休后,他擔任學校老教育工作者協(xié)會會長職務,利用協(xié)會搞活動的便利,把清音會“操持”起來。
清音會以離退休老教授為主,年紀都大了。為了清音十番的發(fā)展,河北民族師范學院音樂系創(chuàng)立了“承德清音會音樂”課程,并在承德市八縣三區(qū)建立了承德清音會分會,還確立了承德避暑山莊正宮樂亭為保護傳承基地,在每年的旅游旺季有5個月的演出時間向國內(nèi)外游人展示。如今,承德清音會在冊登記的已達70余人,演出已達 180多場。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