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一闕吟詠的時光
黃鶴樓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唐]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手把仙人綠玉枝,吾行忽及早秋期。蒼龍闕角歸何晚,黃鶴樓中醉不知。江漢交流波渺渺,晉唐遺跡草離離。平生最喜聽長笛,裂石穿云何處吹?
———[宋]陸游《黃鶴樓》
折盡武昌柳,掛席上瀟湘。二年魚鳥江上,笑我往來忙!洋P駒頻唱,可惜南樓佳處,風(fēng)月已凄涼。
———[宋]辛棄疾《水調(diào)歌頭·折盡武昌柳》
如果說高高懸掛的牌匾流淌著寥廓楚天的巍峨之氣的話,那么長長林立的詩文碑廊則書寫著文人們登樓遠(yuǎn)眺的神思,修造著一個廣闊的精神時空中的江城。沿著詩碑廊步步讀來,出現(xiàn)在這石碑上的,都是一個個不朽的名字,都是一個個超然的境界。文人們用詩句營造出了一個宏大浩蕩、云水穿行的詩境名樓,用吟詠釋放出了一段閑情信步、憑志抒懷的文化時光。正如崔顥、李白的詩歌一樣,許多詩句已經(jīng)成為今天城市的象征,成為城市的注解,黃鶴樓之于武漢的重要性,也正潛藏在了那字斟句酌、韻律飛揚(yáng)的字里行間了。
楹聯(lián):一副璧合的鋪排
昔賢整頓乾坤,締造先從江漢起;今日交通文軌,登臨不覺歐亞遙。
———[清]張之洞
由是路,入是門,奇樹穿云,詩外蓬瀛來眼底;登斯樓,攬斯景,怒峽劈江,畫中天地壯人間。
———南京藝術(shù)學(xué)院名譽(yù)校長劉海粟
鶴舞帆飛,兩水浪開東海日;樓成景換,五洲客醉楚天春。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常務(wù)理事黃苗子
在黃鶴樓中穿行,隨時都能和那黑漆為底、綠墨飛舞的楹聯(lián)相遇。楹聯(lián)往往以實(shí)物形式和建筑契合一體,不但完美了建筑的文化意義,也在視覺上裝飾著建筑本身。在黃鶴樓中尋聯(lián),工工整整地讀下來,朗朗上口,靈氣逼人,在山水之美中領(lǐng)略到智慧之樂,真是一件幸事!
燈火通明黃鶴樓
黃鶴樓景觀
景區(qū)相關(guān)資料
黃鶴樓號稱江南三大樓之一的黃鶴樓,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黃鶴磯頭,相傳它始建于三國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1700多年來屢建屢毀,最后一次毀于清光緒十年(1884年)大火。 三國時在這臨江的山顛建樓, 首先還是出于軍事上的需要,但后來逐漸成為文人薈萃,宴客、會友、吟詩、賞的游覽勝地。
歷代的名人如崔顥、李白、白居易、賈島、夏竦、陸游等都曾先到這里游覽,吟詩、作賦。唐代詩人崔顥登上黃鶴樓賞景寫下了一首千古流傳名作:“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戚戚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來李白也登上黃鶴樓,放眼楚天,胸襟開闊,詩興大發(fā),正要提筆寫詩時,卻崔顥的詩,自愧不如只好說:“眼前有景到不得,崔顥提詩在上頭”。崔顥提,李白擱筆,從此名氣大盛。
1957年建長江大橋武昌引橋時,占用了黃鶴樓舊址,如今重建的黃鶴樓在距舊址約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嶺上。樓共五層,高50.4米,攢尖頂,層層飛檐,四望如一。 在主樓周圍還建有勝象寶塔、碑廊、山門等建筑。整個建筑具有獨(dú)特的民族風(fēng)格。
黃鶴樓內(nèi)部,層層風(fēng)格不相同。底層為一高大寬敞的大廳,其正中藻井高達(dá)10多 米,正面壁上為一幅巨大的“白云黃鶴”陶瓷壁畫,兩旁立柱上懸掛著長達(dá)7米的 楹聯(lián): 爽氣西來,云霧掃開天地撼; 大江東去,波濤洗凈古今愁。二樓大廳正面墻上,有用大理石鐫刻的唐代閻伯瑾撰寫的《黃鶴樓記》,它記述了黃鶴樓興廢沿革和名人軼事;樓記兩側(cè)為兩幅壁畫,一幅是“孫權(quán)筑城”,形象地說明黃鶴樓和武昌城相繼誕生的歷史;另一幅是“周瑜設(shè)宴”,反映三國名人去黃鶴樓的活動。三樓大廳的壁畫為唐宋名人的“繡像畫”,如崔顥、李白、白居易等,也摘錄了他們吟詠黃鶴樓的名句。四樓大廳用屏風(fēng)分割幾個小廳,內(nèi)置當(dāng)代名人字畫,供游客欣賞、選購。頂層大廳有《長江萬里圖》等長卷、壁畫。
黃鶴樓門票:成人50元 兒童25元
春意漸濃,日遲風(fēng)拂,正值老年人游園賞花、暢游寶島、追今撫昔紅色游好時節(jié)... |
推開門窗,跟著花花草草來個零距離接觸,讓我們一起賞花踏青去,跟著花花草草浪漫逃亡... |
|||
2009年4月11日-4月20日,中國國內(nèi)旅游交易會將在大連舉行... |
恍如與世隔離凈土上,每一片樹葉化身一個精靈,原始你的感官,開始找尋屬于自己的烏托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