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去羅陀魯厄,不算到過新西蘭。羅陀魯厄不僅是新西蘭著名的地熱觀光城市,更是土著毛利人的聚居中心。
1350年,毛利人的祖先從波利尼西亞群島的哈瓦基出發(fā),橫渡廣闊的海洋,踏上這片植物茂密的土地。至今,這里仍保持原狀的大自然:100%純凈、原始,充滿生命力。當地導游說,如果把澳大利亞比作美國的鄉(xiāng)村的話,那么新西蘭便是澳大利亞的鄉(xiāng)村。從奧克蘭到羅陀魯厄行車約4個小時,在路上我們才真正感受到新西蘭的曠世之美。一路上,青青草原如綠色的波浪起伏無邊,一群群白色的羊群和花色的奶牛群點綴其上,白云漂浮在藍藍的天空中,彷佛詩情畫意的童話世界。
有地熱的地方就有毛利人
毛利人最早是亞洲的居民,在3世紀時他們向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亞群島遷徙。毛利人的著名航海家?guī)毂?kupe)在一次航行中發(fā)現(xiàn)了新西蘭,此島被他稱為“Aotearoa”——毛利語“奧特來羅瓦”,意為“遙遠的白云之鄉(xiāng)”。1350年,毛利人分乘7只獨木舟,橫渡了大約3200公里的海洋,在太平洋上經過漫長艱險的航行到達了新西蘭,毛利人也就成為新西蘭最早的居民。早期的毛利人既無自己的書寫文字,又未與其他的文明社會接觸,但是在這個重洋圍困的孤島上,一個蒙昧民族卻按其自己的獨特的風格,創(chuàng)造了精湛的文學與藝術,令世人驚嘆不已。他們的繪畫、木雕、編織和建筑裝飾各具鮮明的藝術風格,展現(xiàn)出極佳的藝術天賦,不少作品現(xiàn)為世界各大博物館所珍藏。
在英國殖民前,毛利人約有20多萬人,分為50多個部落,有部落聯(lián)盟。也有部分地區(qū)原始社會開始解體,分化明顯,出現(xiàn)了貴族和奴隸階層。社會以父系大家族公社為單位,經濟活動以農業(yè)為主,盛行刀耕火種,部分從事漁獵和采集。與涌進澳大利亞的英國人不同,來到新西蘭的多是英國的沒落貴族,他們沒有像在澳大利亞的英國人那樣大肆屠殺土著人,強行占有他們的土地,這些英國貴族用購買的方式一步步擴大了自己的勢力范圍。雖然英國人與土著毛利人還是不可避免地發(fā)生了戰(zhàn)爭,戰(zhàn)爭之后簽訂的和約,使毛利人有著和英國人同等的權利和義務,至今和平共處。雖然今天毛利人只占新西蘭總人口15%,但毛利語卻是每個新西蘭孩子必學的語言。
毛利人“逐地熱而居”,他們利用地熱煮飯、洗浴和取暖。在新西蘭,有地熱的地方就有毛利人生活的痕跡,可以說,新西蘭人最早的定居點就是沿著地熱區(qū)分布的。
羅陀魯厄是毛利語第二湖的意思,是南太平洋知名的天然溫泉勝地。當地的自然硫磺溫泉,據說是世界上最有療效的溫泉泥漿浴,無論是對皮膚或是身體健康都相當有幫助。其中的華卡雷瓦雷瓦噴泉,定時噴發(fā),水柱擎天,它的照片已成為羅陀魯厄的象征。
體驗毛利人的原始生活
羅陀魯厄匯聚了新西蘭全國1/3的毛利人,也是該族歷史文化薈萃之地,號稱“毛利人之鄉(xiāng)”。毛利文化村是毛利人生活狀態(tài)的集中展現(xiàn)。一進入毛利村周邊,便立即聞到一股硫磺味。隨著越來越近,硫磺味越來越濃,遠遠地還可以看到遠處火山地熱冒出的白色蒸氣。在村口,我們乘坐的中巴車剛一停下,就有一名毛利族工作人員熱情地用毛利人的最高迎賓禮節(jié)——碰鼻禮歡迎我們的到來。顯而易見,這是一個黃種人,膚色偏黑,大鼻子大嘴大腦袋,身材粗壯,典型的毛利男人形象。男人粗壯,女人肥美,這是毛利人所追求的,他們依然保持著傳統(tǒng)的審美標準。
入口兩邊聳立著十多根雕著毛利人圖騰的木柱,雕刻精美,象征著毛利人萬眾一心,共存共榮。邊上則用小木樁圍起來,像一座封閉的山寨。文化村里面有毛利人的禮堂、住房和糧倉等早期建筑,柱子上雕有記述阿拉瓦部族歷史的精美圖案。禮堂門上雕有古代希內莫阿小姐不顧父親反對,女扮男裝,只身橫渡羅陀魯厄湖,與心上人喜結連理的故事。禮堂用于集會、祭祀、婚慶和接待客人,很氣派,布置也很考究。早期毛利人的住房,用蒲草和棕櫚樹枝搭成,簡陋低矮,人在里面無法直腰。毛利人的禮堂、糧倉的雕刻都是紅色的。糧倉底部不著地,以高腳支撐,避免地熱加速食物腐敗。他們的制作工具和裝飾品的材料是一種深綠色的石頭,制出的斧頭堅硬鋒利,裝飾品的色澤也很好看。他們利用地熱埋坑做飯,把食物放進去用石頭壓上,在地熱的高溫下,食物很快就蒸熟了。
在展館的后面,有一所毛利工藝學院,是專門為學習毛利傳統(tǒng)文化和手工藝的毛利人或白人而開設的,在這里游人可以觀賞毛利雕刻及各種精致工藝品的制作過程。各地的毛利族人都派送年輕人到這里研習技藝,學成后回到族里再傳授給其他人。
毛利人熱愛歌舞,其傳統(tǒng)舞蹈中最廣為人知的是哈卡舞。這是一種決戰(zhàn)前鼓舞士氣,威懾敵人的舞蹈。舞者赤裸著上身,下著黑、黃色相間的草裙,舞蹈動作粗獷有力。有時還手持武器,刀劍相擊,鏗鏘作響,并伴以高聲喊叫。至今,新西蘭國家欖球隊出賽前也會跳哈卡舞鼓舞土氣。在毛利人的藝術中,“波依舞”也是極具代表性的舞蹈,它體現(xiàn)了毛利族女性的婀娜多姿,柔美舒緩!安ㄒ馈笔且环N用馬藺草編織的白色小球,小球的一端用細繩牽動,在音樂的伴奏下,演員將小球有節(jié)奏地上下舞動,左右繞行,像流星一樣在空中畫出變化多端的優(yōu)美弧線。
在毛利文化村里我們還看到了新西蘭國鳥——奇異鳥,又稱KIWI,KIWI不僅是新西蘭的象征,連新西蘭人都自稱KIWI。這是一種瀕于滅絕的動物,比大熊貓還嬌弱。看起來像一只毛茸茸的沒有翅膀的雞,嘴很長,不會飛,跑得快,體形嬌小,視力極弱,腿骨粗壯,遇到敵人就靠兩腿逃之夭夭。夜間活動,叫聲就是KIWI,猛禽和野貓之類的小型食肉動物都是它的天敵。它太怕光了,只能生活在陰暗的地方。毛利文化村專門建了一個人工模擬夜間叢林的暗室,以供它棲息。
全球SPA的象征
有地熱的地方有毛利人,毛利人的村邊就是各式地熱溫泉。白霧繚繞,隨風飄蕩。遠方的山巒,在白霧中時隱時現(xiàn),變幻無窮。在這里可以目睹間歇噴泉、沸騰的泥漿和硅石階地。巖石含銅和硫磺等礦物質,呈黃綠色,濕氣熏野,怪味沖天。遠遠望去,碧綠的樹木間冒出滾滾白煙,走近看,冒煙的灰色石頭上掛著一道道濃稠的硫磺,散發(fā)著濃郁的硫磺味。地熱附近還有處泥漿池,泥漿池冒著大氣泡,由于一直受高溫灼燒,泥漿循環(huán)往復地像青蛙一樣蹦起來又落下,所以又叫“蛙跳”。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在這里洗個泥巴澡,把熱乎乎的泥涂滿全身,讓火山泥里豐富的礦物質浸透全身,待晾干后一塊塊剝掉,再去泡溫泉,讓緊繃的皮膚在溫熱的泉水中變得潤滑光澤,全身每個毛孔都十分舒暢。據說,這種泥巴澡既可以治療風濕病和皮膚病,還有非常好的美容效果。把火山泥裝瓶,就是著名的火山泥面膜,暢銷全世界。因此,羅陀魯厄不但是新西蘭溫泉的象征,更是全球SPA的象征,是世界最早的SPA勝地。
走上木制的觀賞橋,只見到處霧氣繚繞,白色的蒸氣和天邊的白云連成了一片,置身其中,令人有一種騰云駕霧的感覺。彩色的層層疊疊的熔巖,沸騰的地熱泉,跳動著的泥漿,不停冒煙的地孔,大自然能量就這樣源源不斷地從地球內部釋放出來,使人驚嘆,令人震撼。間歇噴泉噴發(fā)了,只見水柱筆直噴射而出,高約30余米,似銀鏈閃耀,蔚為壯觀。
寧靜的林蔭道上,偶遇溫文儒雅的教授,碰撞風采飛揚的青春,恍若與世隔絕... |
酒店是很多電影的重要場景,通常男女主角在里面發(fā)生最浪漫的故事,或者成為兇殺懸疑電影的重要證據場所... |
|||
墨爾本,是個奇妙的地方:一邊依偎著蔚藍的大海,一邊枕靠著滄桑的巖石;懸崖峭壁之間可以開辟出世界上最美麗的公路... |
空姐,很多人認為是一份即輕松又令人羨慕的職業(yè)。其實空姐的工作卻是非常辛苦的。例如,遇到挑剔的乘客時,也必須要保持微笑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