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之城 設(shè)拉子
在各種語言的導(dǎo)游手冊上,設(shè)拉子也被叫做“玫瑰之城”“詩歌之城”“愛情之城”“花園之城”“夜鶯之城”甚至“學(xué)習(xí)之城”,由此可見伊朗人對這座古城的愛戀和癡迷?僧斘以谝撂m園花磚墻下的噴泉道邊漫步的時候,躺在那已經(jīng)傾斜得肉眼可見卻依然巍峨的卡利姆汗城堡的陰影中、數(shù)著到底用了多少塊大磚的時候,我忽然覺得設(shè)拉子更該叫做“磚之城”。這座充滿了文人氣質(zhì)的古老城市確實不該用霸氣外露的石頭、華貴逼人的瓷片或是毫無生氣的水泥,唯有充滿變化和靈氣的磚才和它相得益彰。
外表看起來不容侵犯的卡利姆城堡的內(nèi)部竟然是一個典型的設(shè)拉子式大庭院,有整齊的果樹提供樹蔭和水果,有各種鮮花提供芬芳,有噴泉水道提供清涼,還有形狀酷似陜北窯洞的磚房。在花前樹下,有幾個年輕的姑娘正在寫生。我靜靜地看了一會兒,忍不住和其中一個有著碧綠眼睛的姑娘攀談起來。她叫法蒂瑪,是設(shè)拉子大學(xué)建筑系的學(xué)生,英文不錯。話題很快轉(zhuǎn)向了伊朗哪個城市最偉大。我故意逗她,說了首都德黑蘭、圣城瑪什哈德,甚至大不里士。她終于耐不住了,指著屋腳一塊爬滿青苔的磚對我說:“如果伊朗是個大房子,那么設(shè)拉子就是它的磚。我們的哈菲茲和薩迪教會了伊朗人怎么說話,花園和庭院教會了伊朗人怎么居住,而銀器與細密畫則教會了伊朗人什么是風(fēng)雅!
的確如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設(shè)拉子代表了最正統(tǒng)的伊朗文化。除了在贊德朝期間成為國都,它一直是法爾斯省的首府和核心城市。法爾斯被大舌頭的古希臘人讀成了Perse,從此這個國家才以波斯聞名于世。世界上所有的文明體系都受到過外來影響,不管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作為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節(jié)點,東西方文明像流水般浸潤著設(shè)拉子。而來自北方草原與南方沙漠的游牧民族,像山頂?shù)涞木奘话泐l頻入侵伊朗。不過這巨石滾到位于腹地的設(shè)拉子的時候,已經(jīng)變成了一把把泥沙。借著這水和沙,以及自身幾千年未滅的文明之火,設(shè)拉子熔鑄出了一塊塊構(gòu)成伊朗文明的文化之磚。
瓷之城 伊斯法罕
伊斯法罕有太多的地方需要去探訪:夢幻般的薩菲王朝皇宮、有33個拱洞的西奧賽橋、雄偉的主麻清真寺、迷宮般的大巴扎、用手一推就搖擺卻從不倒下的風(fēng)動塔、為了取糞種植甜瓜而修建的巨大鴿子塔,更不要說瑣羅亞斯德教的拜火祭壇和精美的亞美尼亞教堂了。不過,如果我在伊斯法罕只有一天的時間,我愿意這樣度過—清晨,在伊瑪目廣場看藍色的清真寺在晨曦中熠熠生光;正午,在伊瑪目廣場看藍色的清真寺在烈日下閃閃發(fā)亮;傍晚,在伊瑪目廣場看藍色的清真寺反射夕陽的最后一抹金光;入夜,在伊瑪目廣場看藍色的清真寺融入藍色的月光。
有句話從16世紀一直流行至今,那就是“伊斯法罕值半個世界!”每個來過伊斯法罕的游客都會同意,可我敢打賭,他們所有人都是到了伊瑪目廣場之后才開始同意的!廣場長512米,寬163米,建成后一直是世界最大的廣場,直到被中國解放后擴建的天安門廣場超過。其實這個廣場本名國王廣場,是薩菲朝國王阿巴斯大帝檢閱軍隊和看馬球的地方,伊斯蘭革命后才改了名字。同樣,廣場邊最美麗的國王清真寺也改稱伊瑪目清真寺。不過,它的偉大和美麗卻分毫未損,和羅特弗拉清真寺、阿里凱普宮和大巴扎一起構(gòu)成了360度環(huán)繞廣場的美景。
阿巴斯大帝把這個廣場成為“世界的模型”,這里濃縮了他對世界之美、秩序與神性的理解。他用了他所能想象的最美、最閃亮也最需要呵護的材料—瓷來展示心中的世界。伊朗人對這種來自中國的物品一直心存向往,大量的瓷器通過海陸兩條絲綢之路來到古波斯。到了元朝的時候,占據(jù)伊朗的伊爾汗和元皇室同是拖雷后代,來往極為密切。中國的繪畫、詩歌都被介紹到波斯,對細密畫和魯拜詩體的發(fā)展都有影響。瓷器的燒制技術(shù)也傳到了這里,當?shù)卮晒び靡环N叫蘇麻拉青的材料做出了藍瓷,而這種技術(shù)在中國則催生了青花瓷。國王清真寺的外墻和內(nèi)壁就鋪滿了天空般顏色的藍瓷。墻上美麗的花紋都是用事先磨好形狀的細小瓷片拼貼而成,即便是日常的維護工作也是浩大繁復(fù),但每個工人都以能夠侍奉真主為榮。在這里,經(jīng)常能看到信徒跪在禮拜堂里或是坐在伊宛中,平舉雙手向真主傾訴,四周一片令人迷醉的藍光閃耀。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