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其中,一些刻有拉丁文和葡萄牙文的墓碑,靠墻而立,靜默肅然。那每一塊碑的文字背后,都是零落他鄉(xiāng)的一個生命。而這生命的背后,是帝國征伐占領(lǐng)要津的擴展欲望。
在這里,我默默站立,感受到那份歲月滄桑,感受到帝國夢想的壯闊,和人的渺小。陡然,內(nèi)心顫動。在這里安靜地坐著,坐在這座小山的頂端,遠望馬六甲海峽,覺得心緒澎湃。在地緣政治上,馬六甲確實是兵家必爭之地。這里是亞洲出?陂T戶,誰控制這里,誰就是亞洲海洋霸主,誰就是東方的主導(dǎo)。
我想到明王朝通過密切的宗藩關(guān)系以及建立遠洋航運中轉(zhuǎn)站,來達到對馬六甲海峽的控制。為此在鄭和七次下西洋的經(jīng)歷中,六訪馬六甲。那時,明朝建立了以東南亞為基地的戰(zhàn)略緩沖區(qū),那時的南中國海真正是中國的內(nèi)海。
只是,如此重要的地方,也終于引來了西方新興海權(quán)國家的覬覦,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相繼來到。1511年7月1日,葡萄牙人進攻馬六甲,8月下旬,馬六甲陷落。馬六甲城的陷落,意味著扼守南中國海的門戶徹底暴露,而明朝廷得知馬六甲被侵占,居然是在9年后的1520年。在毫無力度的外交辭語與交涉后,一切恢復(fù)平靜,而中國控制馬六甲海峽的海洋時代結(jié)束。
那時,中華帝國老了,朽了,對于地緣政治的反應(yīng)已經(jīng)遲鈍得無可原諒。從此最南端的海上大門大開,再也無法阻擋西方殖民者的東來。于是300年之后,中國遭遇了與馬六甲幾乎同樣的命運。也許,這,也是多災(zāi)多難中華文明注定的磨礪。
坐在山上看日落,望馬六甲海峽,感受這個天下兵家必爭之地的反復(fù)易手,以及背后的帝國興衰。那背后的中國山,依然還在,又何時能夠,放置冊封文書?
而就在那暢想中,一個無法把握自己命運、無法決定自己家庭和事業(yè)走向的渺渺小人物,默默感想著中國的前世今生與未來,似乎在頑固地導(dǎo)引心靈,自我沉湎于與時代同在的那份情感基因。
一個無法主宰自己的小子,居然滿腦子天下之事。可笑!是不是還有些可悲?其實,真的沒有什么好嘲弄的,這不過是中華文明下,一個普通讀書人本該有的“士子”之心。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