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稍稍回避歷史的沉重和無解吧,回到當?shù)厝A人的平民生活中。于是我在馬六甲的雞場街感受濃濃的的中國元素,從中看到一代代中國移民,來到這里生根發(fā)芽、最終展開的方式。
雞場街,幾乎全貌地體現(xiàn)出一百乃至數(shù)百年前,中國人生活的全部要素,客棧,餐館,民居,宗祠,金鋪,道觀、佛寺,等等。行走其中,有時光倒流的恍惚。這里的街道不寬,但整潔而安靜,街道兩旁多為兩層樓房,屋梁很高,并有騎樓,皆為百年以上的老屋深宅。
這里呈現(xiàn)的,本就是中華文明的傳統(tǒng)。我們應該感謝那些飄洋過海來到這個地方的一輩輩華人,我讀馬來西亞歷史,是無法跳過他們?yōu)榱司S護自身文明傳統(tǒng)和文化身份的堅強倔強抗爭和努力。因為有了他們孤獨卻如同信念一般的堅持,我們才可以在這里看到,如此完整的、根植于平民生活的中華文化體系。而這些,居然在國內已經(jīng)很難看到。
在雞場街峇峇娘惹博物館,你還可以去感受華人移民此地以后與當?shù)伛R來人結合,產生的“峇峇娘惹”文化。那些遠在明朝就漂洋過海來到這里的華人以男性為主,他們與當?shù)氐鸟R來女子通婚,其后代中,男稱為“峇峇”,女稱為“娘惹”。
“峇峇娘惹”文化往往體現(xiàn)在飲食、家居以及用器上。在我的眼里,那是南洋華商家庭生活精致化的一種寫真。那,既是對于原有主體文化的堅持,也是基于現(xiàn)實當?shù)靥攸c的調整和傳承。在這種復雜的二代文化里,我們感受到曾經(jīng)中華文明的絢爛多彩,以及相對于本土馬來文化的絕對強勢。
毫無疑問,在增添了一些柔軟細膩身段后,中華文明在南洋之地,不曾被同化,卻更為倔強而精致地站立著。當然,我們還可以在這里尋找到祖上的榮光。
那個已經(jīng)成為馬六甲和穆斯林世界以及華人世界的英雄,名叫鄭和,卻在這里留下了濃濃印記。三寶山,三寶廟,鄭和紀念館,還有鄭和客棧,以鄭和命名的地方如此之多。據(jù)說,鄭和下西洋、過馬六甲海峽直達印度洋進抵非洲的時候,就是在這里設置官場,成為龐大的明朝船隊的修養(yǎng)補給站。而就在城市邊上,還有中國山,那本是放置明朝中國冊封滿剌加國王的地方,也是明朝漢麗寶公主下嫁馬六甲蘇丹的地方。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