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川 一條河的重生
去往東大門方向的路似乎永遠(yuǎn)都在堵車。2003年的圣誕夜,我有幸在首爾黑色的模范的士上看到了東大門的圣誕焰火,3公里路足足煎熬了1小時。如今還是堵車,只不過,這一次堵在平地上,原先那條跨越鬧市的高架路已成歷史,被高架路壓了30多年的清溪川得以重見天日。
這條河有著不平凡的歷史:早在1394年朝鮮王朝遷都到漢陽(首爾舊稱)時,清溪川就是城市形態(tài)的中軸,當(dāng)時的名字是開川。朝鮮王朝第三代國王太宗在位期間,將自然形態(tài)的河床加以清理、拓寬,并投入5萬多勞力,在河川兩岸筑石,修建廣通橋、惠政橋等橋梁。二戰(zhàn)后初期,清溪川兩岸出現(xiàn)了大量難民居住的棚戶區(qū),水質(zhì)日漸惡化,河床被污泥和垃圾所覆蓋;1958年,清溪川覆蓋工程開始;1971年建成高架道路,河川遁入地下,開始了“蟄居”生涯。
許多首爾人將清溪川景觀復(fù)原工程視為李明博擔(dān)任首爾市長期間最成功的工程,高架的拆除固然影響交通;但無形中,選擇步行、散步的市民多了,一條鬧市中還能看到蘆葦蕩、“清泉石上流”的小河顯得彌足珍貴。按照首爾市政府公布的數(shù)據(jù),每天平均有8萬人來到這里,享受片刻城中桃源。
我同樣選擇了散步。廣通橋下,一對情侶靠在河岸上看著筆記本里的電影,身邊幾只綠頭鴨似乎也想擠過來湊個熱鬧。這座朝鮮太宗年代的古石橋,以往逢年元宵節(jié)都非常熱鬧,眾多民眾聚集到橋頭玩踏橋游戲或者放蓮燈、玩石戰(zhàn),使得小橋成為名副其實的歡愉之橋——在同一個空間里,歡愉跨越了歲月。
本想在河岸邊的露天咖啡館好好休息一下,但眼睛卻不想休息,催促我繼續(xù)東行,清溪川上的22座橋,每座都不乏風(fēng)景;越走,越發(fā)現(xiàn)除了綠色之外,清溪川還是一條充滿內(nèi)涵的文化水廊:廣通橋和廣橋之間的河壁上,可以看到首爾最大的瓷磚畫《正祖大王陵幸班次圖》,高度2.4米,長達(dá)186米,用瓷磚近5000塊,畫中人物1779個,還有779匹馬,場面宏大;五間水橋的5個拱形水門都有不同風(fēng)格的照明,像極了七色彩虹;碧雨堂橋和無學(xué)橋之間的節(jié)奏壁川是孩子們的最愛,高5米、寬20米的大理石墻壁上鑲嵌著橢圓形石頭,表現(xiàn)出魚在水中游動的樣子;我最喜歡的是黃鶴橋的希望之壁,50多米長的兩岸河壁上,貼著20000首爾市民的希望和愿景,沒有任何主題的限制,吉祥和許愿化作20000萬個10厘米見方的瓷磚,凝聚了這座城的希望。
散步的時候邂逅一個香港游客,他說,“如果香港的金鐘道到軒尼詩道、北角英皇道之間也有這么一條清澈的河,該有多好!笔聦嵣,首爾的媒體將清溪川的回歸稱為首爾復(fù)興的開始,真正的復(fù)興高潮將在2015年到來,屆時,漢江北岸的龍山將崛起一座高620米、形如水滴的夢想塔(Dream Tower)。這座城的全民夢想,其實才剛剛開始。
(文:潘敬平 圖:PeterPan、街窗、高小莉_逸野、首爾旅游攻略)
相關(guān)閱讀:首爾八大爆潮地帶推薦(組圖)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