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山 彩繪的社區(qū)
無論如何,狎鷗亭給人的感覺都像是一個掩住鼻子都無法擋住其身上艷香的華服女子,如果想要體驗首爾市區(qū)更單純、更陽光的活力氛圍,東大門附近大學路上的馬羅尼埃公園和駱山公園最具有代表性。
大學路過去是國立首爾大學的所在地,馬羅尼埃公園周圍分布著文化藝術振興院、文化藝術會館、市立藝術館等機構,并匯聚著30多個小劇場,全年上演各種題材的話劇,絕對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藝術街區(qū)。一路上,我看到了一群在廢棄的汽油桶上跳街舞嬉皮少年,在他們身邊,一個男子正在為過往的游客繪著文身,廢棄的黃色集裝箱擺在街口,上面端坐著一個用廢棄鋼材制作的垂釣者。定睛一看,集裝箱上還寫著幾個漢字——公共美術駱山項目。
繼續(xù)往駱山公園前行,一路上坡,走得氣喘吁吁,但越到高處景致就越好,不知不覺已經身處可以聽見林濤的山脊,跳出了喧鬧的首爾。很快,我就意識到了“公共美術”的含義,以及它的無孔不入,觀景步道上每隔幾步就設立一處藝術裝置——鏤空汽車鋼板塑成的情侶塑像遠望腳下的風景、踩著步點的卓別林懸空走著鋼絲、抽象線條組成的熱舞男女、以及蜂窩狀的真空人。這些風格前衛(wèi)的藝術裝置足以點綴和提升風景的品質,而更讓我覺得欣慰的是,更多“公共美術”巧妙地隱藏在了沿街的駱山社區(qū)里,真正做到了藝術和生活的融合。
雖然有“首爾蒙馬特”之稱,雖然李承晚的私邸梨花莊就在駱山之麓,但整個環(huán)山的居民社區(qū),恐怕是我在首爾見到的最接近“城中村”的地方,與近在咫尺的東大門有著天壤之別:低矮的房子、泥濘并且高低不平的小巷、敞開著的垃圾箱、陰郁的橋洞……但幸好,這里有“公共美術”的存在——
低矮房子的墻角,一株株七色“鮮花”在盛放,實在是畫得太逼真了,甚至有油畫的立體感,讓我走過的時候都不禁要小心翼翼;它們甚至開到了上坡的石階上,讓原本深沉的臺階更像是浪漫的花徑;房子外的護墻上以及橋洞內,貼滿了當地孩子涂鴉的正方形馬賽克瓷板,上面是祝福的話語和充滿童趣的Q版畫。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幅接近中國水墨風格的首爾風光畫卷:遠山、云霧,圓月,江水,疊浪的屋檐,直接就畫在早已斑駁、隨時可能掉落的石灰墻面上,緊挨著畫的,是一排居民用的天然氣測字表。
真洙告訴我,很多游客來到駱山,是為了找尋韓劇《巴黎戀人》里金正恩曾經坐過的石椅,石椅面前可以看到一覽無余的首爾。而我,更青睞鑲嵌在平民生活中的藝術,它們照亮了原本平淡無奇的生活。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