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森林“編織”起來的最大的功臣就是樹蟻。一天下午,我坐在公園北部邊緣沙地上的濕泥炭地旁邊,觀察一群正在勞作的樹蟻。蟻巢大概有1米高,看上去就像一頭棕熊的寬闊肩背,長滿松針狀的皮毛。小小的紅螞蟻密密麻麻地布滿了蟻巢,在幾個洞口進進出出地忙活。它們一刻都不停歇,干勁十足,以至于整個蟻巢在我眼前一會兒模糊一會兒清晰地來回切換。
一只北噪鴉落在枝條嶙峋的云杉樹上,檢視著下方的藍莓盛宴。森林地表之下鋪墊著石灰?guī)r層,因而土壤十分肥沃,漿果、蘑菇、苔蘚和罕見的蘭花茂盛生長,這種景象在芬蘭北部地區(qū)著實不多見。 這還只是蟻群表面上的活動,實際上,它們的足跡遍布整個森林:地下、地上、樹干,乃至最高處的枝條。周圍的一切物質都能被蟻群回收,包括昆蟲尸體。它們還喂養(yǎng)蚜蟲,以獲取其分泌的蜜露。哪里有樹蟻,哪里的蚯蚓數(shù)量就多,土壤里的營養(yǎng)物質也就更加豐富。棕熊會扒開蟻穴找肉蟲子吃,它們知道那些幼蟲就冬眠在蟻巢松軟的泥土中。蟻群(有些可能已與奧蘭卡的成年樹木一樣老)自己便可形成大規(guī)模的生物群,從而抑制其他昆蟲的繁衍。假如把一個蟻群內所有螞蟻的生物量匯聚起來組成一個生物個體,游弋在山林之間,那它的真面目要比塊頭最大的熊還雄偉?偠灾,在調控奧蘭卡森林系統(tǒng)的活動中,樹蟻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們是這里的關鍵物種。
國家公園所保護的不僅僅是園內的生物和風景,同時還保住了國家的文化。奧蘭卡國家公園同芬蘭境內的其他公園一樣,與森林之間保持著一種緊密的文化聯(lián)系,支撐著芬蘭人所熱愛的每年夏秋時節(jié)退賞鄉(xiāng)野的活動。
寧靜的林蔭道上,偶遇溫文儒雅的教授,碰撞風采飛揚的青春,恍若與世隔絕... |
酒店是很多電影的重要場景,通常男女主角在里面發(fā)生最浪漫的故事,或者成為兇殺懸疑電影的重要證據(jù)場所... |
|||
墨爾本,是個奇妙的地方:一邊依偎著蔚藍的大海,一邊枕靠著滄桑的巖石;懸崖峭壁之間可以開辟出世界上最美麗的公路... |
空姐,很多人認為是一份即輕松又令人羨慕的職業(yè)。其實空姐的工作卻是非常辛苦的。例如,遇到挑剔的乘客時,也必須要保持微笑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