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小瀛洲導游 | ![]() |
清光緒年間,嘉興民間組織“惜字會”在島北部建祠三間,祭供倉頡。相傳倉頡是黃帝時造字之鼻祖,后人稱倉圣,以示崇敬。倉圣祠中原有倉頡塑像,其腰圍樹葉,全身赤皮,頭有四眼……
民國13年(1924)重修,建國后又多次維修。現(xiàn)祠中無塑像,面積50余平方米,高12米,重檐高翹,回廊南北都有石階,系殿閣式建筑。祠南為池塘,兩側(cè)道路隔開湖面與池塘。池塘南花木扶疏,著名的舞姣石南向聳立,姿態(tài)雄偉。石高3米,闊2米,一說又名“蛇蟠石”,歷代文獻屢有記載。古人贊美此石形狀奇?zhèn)ィ芭刻阶Α、“若饑蛟壑舞”。相傳為唐代故物,又說是北宋末年花綱石遺物。石上刻有篆書“舞蛟”二字。石原在濮院,明代移至嘉興城內(nèi),幾經(jīng)滄桑,1953年自東門大年堂前移至島上。舞蛟石南,柳暗花明,亭榭臨波,顯得靜謐開闊。島北為湖濱公園,有九曲橋相連。公園系1959年辟成,地廣20余畝,樹青草綠,有亭臨湖,坐憩其間,得心曠神怡之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