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仙寓洞導游 | ![]() |
仙寓洞又是一個依山靠巖建造的石窟寺廟,這里最早是一個道觀,后來佛教興盛,宋朝以后,相繼建了觀音殿,老君殿等活動場所。仙寓洞實際上是一個佛教和道教共同存在的守教活動場所。
仙寓洞臨巖而建的的木建筑已毀損,石洞的舊貌猶存,昔日旺盛的香火,依然可辯。一九九四年,香港作家、國際佛教學會研究中心研究員何潔居士捐資修建了釋迦牟尼臥佛和紫竹觀音。一九九七年長寧縣文物管理所又重建了大雄寶殿和小雄寶殿,逐漸恢復了昔日古貌。
從竹海山上下山進洞為仙寓洞的東山門,東山門至和尚殿為佛教活動區(qū),從竹海大峽谷中上山進洞為南山門,南山門至老君殿為道教活動區(qū)。
從竹海山上沿石梯至擦耳巖絕壁處,前臨萬丈深壑的竹海大峽谷,讓人膽顫神搖。崖前飛泉躍瀑,濺玉飛珠,山門洞側“九轉拐”處,有民國書法家傅襄摸手書刻寫的‘迎仙臺’三字。字的大小有尺余,字跡如迎風翠竹,瀟灑流暢。
進入洞中,經長鏈鎖蛟龍,穿飛瀑,過寨門,便至臥佛殿,臥佛鑿雕在紅色砂石巖中,釋迦牟尼佛身后,還有十四天神塑像。
再往前行,便是觀音殿,殿前,紫竹觀音手握凈瓶,傾倒神水,普渡眾生,觀音殿的石壁上,中間有觀音的立像,左右排列著十八羅漢。額題“向心朝佛”字樣。殿外,有一石牛臥水函中,石牛雕得栩栩如生,活潑可愛。天泉飛瀉,函水晃蕩,水花四濺,好似水牛在水中搖擺、嬉戲。
大雄寶殿和小雄寶殿內均有三世佛(如來、藥師、陳彌陀),佛前各有一塊高1米的九龍碑。碑由整石鏤空精雕而成,九龍飛繞,形象生動逼真,碑的當中刻有“當今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字樣。大雄寶殿三佛兩側還有文殊、普賢塑像,分乘青獅和白象。后側分別有送子觀音和財神菩薩。兩側還有神態(tài)各異的十八羅漢。
和尚殿是歷代主持圓寂后貯存骨灰的地方,內有石塔一座,骨灰龕15個。
南山門入口處有隱安道人題寫的“仙寓洞天”四字。左側門柱上有半幅對聯(lián):“修真安樂是蓬萊,”傳聞系隱安道人出
仙寓洞,在1990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確定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