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顯通寺導(dǎo)游 | ![]() |
大文殊殿,是顯通寺的第二重大殿。重建于1746年(清乾隆11年),系木結(jié)構(gòu)建筑。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各寺廟均以供奉文殊菩薩為主。自然顯通寺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顯通寺的大文殊殿內(nèi),供著七尊文殊菩薩像:正中的為大智文殊;前面的五位,從左至右,依次為西臺獅子文殊,南臺智慧文殊,中臺孺者文殊,北臺無垢文殊,東臺聰明文殊;大智文殊后面是甘露文殊。此外,文殊像前有護(hù)法神韋馱像,兩側(cè)有十八羅漢像。大雄寶殿是顯通寺的第三重大殿,殿內(nèi)供著三世佛像:中為釋迦牟尼佛,西為阿彌陀佛,東為藥師佛;兩旁有十八羅漢像;背后有觀音、文殊、普賢三尊菩薩像。
文殊殿前,有兩座八角碑亭,碑亭里各立一通漢白玉石碑,石碑高不足八尺,寬二尺半,立于康熙四十六年七月十九日。左邊的石碑上有字,系康熙御筆。右邊的碑上沒有字,人稱“無字碑”。立碑是為了刻字記事,這一通碑上為何就無字呢?傳說蓋碑亭的地方,原是兩個圓形的水池,池里的水清澈如鏡。有一年,康熙皇帝朝臺,巡游顯通寺,來到文殊殿前。他抬頭一望,只見絢爛的菩薩頂端端正正坐落在靈鷲峰下,好像一條英武的龍,昂著頭高臥在那里。一座牌樓正是龍頭,兩根幡桿正是龍角,一百零八層臺階從牌樓上延伸下來,正是龍吐出了舌頭。康熙越看越象,越看越怕:這是出真龍?zhí)熳拥牡胤窖,難道我大清的江山要讓別人奪去嗎?于是,他想找些人言依據(jù),來證實菩薩頂不是一條龍,或是一條死龍,那就放心了。顯通寺住持和尚奉命接駕,時刻不離左右。他聽到皇帝在念叨菩薩頂便湊上去說:“啟奉萬歲,那靈鷲峰是一條龍,菩薩頂?shù)呐茦牵迷邶堫^上!笨滴踝钆抡f的話,終于被住持說了出來。不過,他還是不露神色,顯出不太在意的樣子,仔仔細(xì)細(xì)看了菩薩頂一會兒,象是發(fā)現(xiàn)了什么奧秘,竟忘記了自己的尊嚴(yán),掉轉(zhuǎn)頭來對住持說:“靈鷲峰是條龍,但不是條活龍,你看,它沒有眼睛!北緛,康熙想讓住持接住他的話茬,也說一句“這條龍沒有眼睛!笨赡亲〕钟邪徒Y(jié)皇上的心思,卻沒猜測到皇上的本意,只是一個心眼兒把他所知道的統(tǒng)統(tǒng)告訴皇上:“啟奏皇上,我主有所不知,這龍是有眼睛的。每日午牌時分,太陽照到這兩個池上,那菩薩頂?shù)哪九茦莾蓚?cè)就會出現(xiàn)兩個圓形的光環(huán)!边@一來,康熙再也忍不住,發(fā)了雷霆,“龍長了眼睛,不會飛走嗎?龍飛走了,五臺山的靈氣還會有嗎?這兩個水池,你給我填平,上面再立兩通石碑壓。 辈痪,水池填平,石碑立了起來。住持請康熙寫碑文,康熙欣然命筆寫了一篇,住持請工匠把碑文拓刻在左邊那通石碑上。
大佛殿重建于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系木結(jié)構(gòu)建筑。大雄寶殿,是舉辦盛大佛事活動的場所。此殿占地一畝二分,高大肅穆。殿內(nèi)正前方的橫梁上,高懸康熙御筆“真如權(quán)應(yīng)”木匾,下面條幅橫懸,兩旁錦幡垂掛。殿臺上,并列主佛三尊,中間是釋迦牟尼佛,東面是藥師佛,西面是阿彌陀佛,殿墻兩側(cè)是十八羅漢,均為明、清雕塑。佛前的地面十分寬敞,經(jīng)案上佛燈高照,寶鼎焚香,擺著各色供果,敬有美麗鮮花。東面的經(jīng)案頭,還擺著鼓、磬、鐺、木魚等佛家樂器。不僅本寺僧人在這座殿內(nèi)做早晚功課,每逢大的佛事活動日,由五臺山佛教協(xié)會主持,各寺廟的僧尼都要身披袈裟,匯集到這里舉行禮佛儀式。
中軸線上的第四座殿堂為純磚結(jié)構(gòu)的無量殿,面寬七間,進(jìn)深四間,總高20.3米因殿內(nèi)供大光明無量佛(毗盧佛)大銅像,取佛法無量之意,故稱為“無量殿”。又因為建筑全部用青磚砌壘雕刻而成,俗稱“無梁殿”。正面每層七個拱洞門,檐下用磚雕刻成斗拱椽飛等構(gòu)件。中部三件為枕頭券,兩邊廂為橫向豎券,左右山墻為拱腳,各間之間用券拱式門洞聯(lián)絡(luò),頂部為穹窿頂。上部藻井鏤刻富。無量殿規(guī)模宏大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shù)窨叹,為五臺山明代磚結(jié)構(gòu)建筑的杰出代表。因為釋迦牟尼成佛之后講解《華嚴(yán)經(jīng)》,在七個地方講了九次才講完。為紀(jì)念佛祖的這項佛事活動,殿前正面每層都辟有七個閣洞。殿內(nèi)正中供奉著盧舍那佛,背后供著彌勒佛。
千缽文殊銅象,供奉在千缽文殊殿內(nèi)。這尊銅像,造型奇特,上疊五個頭像;胸前有手六只,其中的兩只捧著一個金缽,缽內(nèi)坐著釋迦牟尼佛,背后向四周伸出一千只手,每只手上都有一個金缽,每個缽內(nèi)都有一尊釋迦牟尼佛。所以,這尊銅像又被叫做千臂千缽千釋迦文殊像。這尊像金光燦爛,鑄于明代,全國少有。
銅殿是全國罕見的文物。該殿高8.3米,寬4.7米,深4.5米,是明萬歷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用銅十萬斤鑄成的。殿平面見方,寬九尺深八尺高兩丈有余。外觀兩層,實則為一層,內(nèi)為一室,四角四柱,柱礎(chǔ)鼓形。殿身上層四面各雕隔扇六頁,下面四面各置隔扇八扇,殿內(nèi)四壁上鑄有小佛萬尊,金光閃閃,灼灼照人。號稱萬佛,室內(nèi)中央供奉著高三尺的銅像。殿內(nèi)四壁均為小的銅像佛,很是壯觀。銅殿的每面每頁隔扇由一個省布施鑄造,其文詩之美工藝之精,確實是讓人震驚。銅殿柱 額 枋和隔扇上下皆鑄有各種彩畫圖案和花卉鳥獸,如“玉兔拜月”,“丹鳳朝陽”,“二龍戲珠”等,非常的精致。夜幕之中,月桂樹下,一只玉兔昂首豎耳,目不轉(zhuǎn)睛眺望,胡須似動非動,十分機警。蓮下仙鶴圖中,一朵蓮花正在盛開,另一朵已結(jié)蓮子,花上撲蝶,傾聽款款飛來,荷葉下一只仙鶴雙腳入水,嘴里還叼著一條小魚。這一幅鑄畫,不僅精細(xì)入微還遇靜于動。據(jù)《清涼山志》記載,銅殿是五臺山高僧妙峰法師與明朝萬歷年間,集全國十三省布施,用十萬斤銅鑄成。妙峰法師曾鑄三座銅殿,一在南京,一在峨眉,一在五臺山。前兩已失,顯通寺的這座,是僅存的一例。這座銅殿優(yōu)美的造型,完美的結(jié)構(gòu),生動的圖案,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高超的鑄造技藝。銅殿前原有銅塔五座,暗含五臺之意,現(xiàn)僅留下兩座,八面十三層,玲瓏秀麗,引人注目。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