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通濟堰導(dǎo)游 | ![]() |
通濟堰由攔水大壩、渠道、分水閘(概)組成水利灌溉體系。通濟堰的攔水壩位于麗水市區(qū)西南25公里的甌江與松蔭溪匯合口附近的堰頭村。大壩長275米,寬25米,高2.5米。上游集雨面積約3150平方公里,引水流量為3立方米/秒,每天能攔入堰渠水量約為20萬立方米。郡人參政何澹(民間稱何丞相)奏請朝廷“為圖久遠,不費修筑”,調(diào)兵3000人,歷時三年重建通濟堰,大壩由原來的木筱結(jié)構(gòu)改為結(jié)石結(jié)構(gòu)。為使其永固,造鐵爐36座,用鐵水灌入石壩縫隙中,使大壩牢不可摧,至今已經(jīng)800年溪水沖擊的考驗,仍然完好無損。
通濟堰渠道呈竹枝狀分布,由干渠、支渠及毛渠三部分組成,蜿蜒穿越整個碧湖平原。干渠始于攔水大壩北端的通濟閘,渠水經(jīng)堰頭村、保定村,穿越碧湖鎮(zhèn)、平原、石牛,流抵下圳匯入甌江,迂回23公里。干渠上分鑿出大小支渠、毛渠321條,使整個碧湖平原上的30000萬余畝農(nóng)田得以旱澇保收。
主、支渠上有大小閘概72處,進行分水調(diào)節(jié),使渠水能自動流入不少農(nóng)田。通濟閘為緊靠攔水壩的第一道閘,它控制堰渠總水流量,為全渠道的灌溉樞紐;位于概頭村的開拓閘,是通濟堰的一座中心閘,通濟堰由此分出東支、中支和西支;位于上閣村的城塘概閘又把通濟堰劃分為上源、中源和下源。除此之外,還有龍子殿概、木棲花概、下概頭概、金絲概、河?xùn)|概、豐產(chǎn)概等多處閘概進行分水和調(diào)節(jié)水流量。為了便于蓄水和排灌,各支毛渠利用閘概攔蓄多余的渠水,還配以眾多的湖、塘、水泊與支毛渠相通,其中給洪塘為最。洪塘位于保定村西北,“周九百二十三”(注:一弓為五尺),塘內(nèi)蓄水可灌溉農(nóng)田2000余畝。
整個通濟堰灌溉網(wǎng)絡(luò)縱橫交錯、得體合理,形成了以灌為主、蓄泄相兼的水系布局。
通濟堰位于麗水市碧湖鎮(zhèn)堰頭村邊,建于南朝蕭梁天監(jiān)四年(公元505年),距今已有1500年歷史,是浙江省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1962年列為省級文保單位。大壩拱形,長275米,寬25米,高2.5米,初為木條結(jié)構(gòu),南宋時改為石壩,是一個以引灌為主,蓄泄兼?zhèn)涞乃こ。通濟堰的堰史、堰?guī)、筑堰有功者,均刻碑立于世。整個水利工程,連同碑刻,是研究我國古代水利工程的珍貴資料。
浙南箬寮原始林 |
![]() |
青田清真禪寺 |
![]() |
麗水千絲巖 |
![]() |
草魚塘公園 |
![]() |
龍淵森林公園 |
![]() |
甌江漂流 |
![]() |
遂昌湖山森林公園 |
![]() |
百山祖 |
![]() |
東西巖景區(qū) |
![]() |
好川古文化遺址 |
![]() |
南明山 |
![]() |
延慶寺塔 |
![]() |
時思寺 |
![]() |
鞍山書院景區(qū) |
![]() |
大濟村 |
![]() |
大洋山景區(qū) |
![]() |
飛石嶺 |
![]() |
古堰畫鄉(xiāng) |
![]() |
黃家大院 |
![]() |
龍泉青瓷窯址 |
![]() |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