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夏宗寺導游 | ![]() |
位于縣治平安鎮(zhèn)西南28公里處,在今三合鄉(xiāng)寺臺村所在的阿尼吉利山。“峽峻寺”、“夏峻寺”、“夏畯寺” 等,皆為藏語“夏宗”之異譯。夏宗即“夏哇日宗”的縮寫,直譯為“鹿寨”,指鹿類生息地,言此地之幽靜和林本之茂盛。這里層巒迭嶂 ,林木濃郁,兼山泉流水,山花爛漫,景色十分秀麗。歷史上,它與今海南州興海縣的智革爾貝宗(賽宗山),黃南州尖扎縣的阿瓊南宗和樂都縣南山的班摩曲宗(亦稱普拉羊宗)同稱為“安多四宗”,是藏傳佛教僧人靜修的出名地方,故夏宗寺藏語稱“夏宗珠代”,意為“夏宗修行處”。據(jù)傳,早在東晉安帝隆安三年(399),僧人法顯(約337一422)與法友慧景、道整、慧應、慧鬼等赴印度求經,曾到此處活動,留有遺跡。宋代,這里建有靜房,南宋高宗建炎年間,宋湟朝在這里找到角廝啰的后裔宜麻當正,賜名趙懷思,令其措置湟鄯事,夏宗靜房得到擴建。元至正十九年(1359 ),西藏噶瑪噶舉派黑帽系第四世活佛乳必多杰(1340一1383)應元惠宗(順帝)之召去北京,路過青海,一度居住夏宗寺,曾給剛滿3歲的宗喀巴在這里授近事戒。青海地區(qū)的一些名僧,如宗喀巴的啟蒙師即夏瓊寺的創(chuàng)建者曲結·頓珠仁欽(1309一1385)、塔爾寺的首任法臺鄂色嘉措等都曾在此修行過。據(jù)《安多政教史》記載,噶瑪巴乳必多杰去世后,有位叫南安然堅巴的修行者在此建造乳必多杰的靈增和一座佛堂。五世達賴阿旺羅桑嘉措(1617一 1682)時期,罕達隆活佛又在這里開辟了一個新的修行處,五世達賴賜名“具喜園”。清乾隆十一年(1746),塔爾寺的一世安加蘇活佛羅桑袞噶住持夏宗,新建經堂1座。乾隆四十四年(1779),塔爾寺的第二世當彩活佛益希噶桑住持夏宗,塑立釋迦、彌勒、阿閃等佛像。后來,三世當彩·羅桑克珠尼瑪再次修建新的經堂。從而,夏宗寺發(fā)展成為一座較大規(guī)模的寺院,以塔爾寺為母寺,歷輩當彩活佛成為夏宗寺寺主。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