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日土巖畫導(dǎo)游 | ![]() |
阿里曾是象雄國的古都,藏民族的先民們所創(chuàng)造的古象雄文早于藏文,而與象雄文同期的巖畫,則對于研究阿里以及整個西藏的歷史、文化和人類早期生產(chǎn)、生活情況有著極為重要和珍貴的價值。
日土巖畫是指在阿里日土縣發(fā)現(xiàn)的若干巖畫遺存,有任姆棟、魯日朗卡、恰克桑、阿壟溝巖畫等。
任姆棟巖畫位于獅泉河至日土間的路邊,是在山巖上刻下的人物與動物,手法粗陋,線條簡單,但造型生動。
齊烏普巖畫距日土大約70公里,從日土沿班公湖北行再進入一個山溝,巖畫在一垂直的峭壁上,畫中刻有各類動物以及正在從事各種活動的男女。
日土巖畫對研究古代游牧部落具有很大價值。 日土縣班公湖的東北邊烏江山溝里,有一處巖畫,而且奇怪的是人都只有一只腳。烏江河由東向西流入班公湖,沿著烏江河谷山溝由西往東溯源而上,先來到了南岸山腳的一個土磧石山洞,名叫頂瓊拉康,頂瓊是地方名,拉康是經(jīng)殿或神仙洞的意思,山洞里邊高和寬各有四米左右,頂部和四周的土磧石墻是經(jīng)過粉刷的,頂壁和墻壁上畫滿了各種圖畫。
壁畫已有較重的煙熏和駁蝕,許多小圓佛像被人掏成一個個小墻洞,但是壁畫的各種形象圖劃,大致尚能辨認出來。壁畫中壇城比較多,左右兩邊墻上是外圓內(nèi)方的壇城,似乎屬于佛教的;正中墻上卻是一個大圓中并排著三個小圓的壇城,這似乎屬于本教的。洞門左右兩側(cè)有較大的菩薩佛像。其他還有許多貼畫到墻壁上的小圓佛像。頂部中心是個蓮花瓣,蓮花四周都是列隊排陣的小圓佛像。在壇城四角的兩旁邊線上,都配著人物畫像。這些人物中有阿里地區(qū)諧巴諧瑪?shù)奈璧感蜗,有戴大圓白禮帽男人和佩戴頭飾的女人形象,洞門左側(cè)墻上,則有五六個地獄餓煞鬼的變形裸體人像,與一般西藏寺廟中餓煞鬼意達形象有不同。
在一個寺廟建筑中有許多動物,如:鹿、狗、牛、鴨、羊等和許多人魂在地獄刀山中受罰的形象。另外,在寺廟建筑的一邊還畫著一個男子仰身躺著。生殖器勃起的人體,還有一個女的蹲著,兩腿分開,有生殖器外露的形跡。這個頂瓊拉康山洞的古壁畫,按反映的內(nèi)容和繪畫的風(fēng)韻看,至晚應(yīng)在吐蕃王朝的后期繪制的。首先看內(nèi)容,有反映佛教的,也有反映苯教和早期原始祭祀的,甚至是生殖器崇拜。在吐蕃王朝以后的藏傳佛教寺院壁畫中,基本看不到這么鮮明、突出地反映早期的這種原始祭祀的形象。其次看繪畫的筆致和用色特點,與吐蕃王朝以后的藏傳佛教寺院壁畫,甚至與地處同一阿里地區(qū)的古格王宮遣址壁畫和托林寺那樣的寺院壁畫相比較幾乎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樣式和色彩。山洞古壁畫明顯帶有早期藏族民間繪畫那種原始、蠻荒、粗野、溟蒙、素淡、簡樸、稚拙的風(fēng)格。離開頂瓊拉康往上走,田野阡陌的痕跡很快消失殆盡。一片片難得至今尚能保留著的紅柳叢,已經(jīng)在往海拔四千米以上的地區(qū)開進。紅柳林漸漸漸稀疏,車子在河邊沙灘和山谷礫石地上跳動、扭擺著前進,烏江河開始向東北方向流去,越過烏江河細小水流和大片亂石灘,一直向東順著一條大山谷中寸草不長的細石灘緩坡而上,在往南分叉的一條山谷的小山峰下,出現(xiàn)了幾個突兀豎立猶如被削平過的巖石,巖石的淡黃或青灰色不等形平面上明顯閃著亮光。從山峰往下,有三個大的巖石平面錯落排列,中間那個巖石平面最大;其間和四邊還有一些小的巖石平面。巖石平面上大體平光如石板,但也有一些粗細不同的裂縫和部分粗糙面。畫像一般都敲刻在較平較光的石面上,看得出來是用金屬器件或硬石角塊敲點連線或連片和刻劃出來的。所畫的動物如:鹿、牦牛、羊很多,也有馬、狼、狗等。所畫的人物形象更多,有柱著拐杖、自背東西的運輸隊伍,他們的腿腳確實是只有一只,因為畫的是他們沿著幾條山路漫步行進和攀登,是側(cè)面的人體形象。每個人只有二三寸或四五寸那么高。還有散各處的人物形象,有騎馬、騎牛而被一群人簇擁著的,有彎弓搭箭打獵的,有駕著二牛抬杠耕地的,有兩人各手持大盾牌相持對打的,有兩人拉著兩條線進行紡織的,還有一男一女(穿的是直桶連衣裙)戀愛歡舞……這個巖畫群中總共有動物和人物畫五六百個以上。
坎烏他康巴巖畫群估計制作的時間很早,因為在數(shù)百個畫面上沒有一點佛教影響的痕跡,跟日土縣政府所在地附近的一個畫面較少日松巖畫很不相同,后者的巖畫形象中就有許多佛教的嘛呢六字真言和太陽、月亮的徽記,而且多數(shù)是動物形象,刻畫的也比較精美,裝飾意味很強,有些看得出來,明顯是近代或當(dāng)代的一些人刻畫上去的。這與日松巖畫就在公路旁有關(guān)。而坎烏他康巴巖畫群則遠離村莊和人群,處于又高峻又偏遠的山峰下,只有少數(shù)游牧于高山牧場的牧民或牧羊小孩能路過或走到此處。在巖畫群中有個別畫著太陽的,有少數(shù)近乎田字形的單獨畫面,是否是苯教的雍仲符號,也有待于作進一步考證。所以日土縣烏江巖畫群,至遲在吐蕃王朝時期以前或吐蕃王朝初期,由一些具備藝術(shù)匠心的先民們陸續(xù)敲刻創(chuàng)作而成的。
請注意啊,日土縣的美景特別多,所以呢,除了看巖畫,游覽日土舊石器時代遺址、日土宗城遺址和班公錯,品嘗班公錯的鮮魚,都可以度過悠閑和浪漫的時光。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