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含元殿導游 | ![]() |
遺憾的是,如此壯麗的宮殿,于886年毀于戰(zhàn)火。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工作隊為配合大明宮含元殿御道項目保護工程建設,對拆遷范圍內進行了考古勘探和發(fā)掘工作。在含元殿遺址南部新發(fā)現(xiàn)了一處水渠道、三座橋梁、兩處道路等重要的唐代考古遺址。
含元殿前的唐代水渠道位于含元殿遺址一層大臺以南130米處。東西走向,且基本與含元殿南沿平行。經探察試掘而明確的渠道長度有400余米,東西貫穿整個御道拆遷范圍。另外,從勘探得知,在御道拆遷范圍的東西兩側,該水渠道還有延伸部分。從發(fā)掘的幾處段落來看,該渠道兩壁較直,底部較平,兩壁局部還發(fā)現(xiàn)有砌磚現(xiàn)象。水渠道南北寬3.65米—4.0米,深1.6米左右。東段略淺,西段略深,推測渠道內水的流向為由東向西。另外,在渠道內還出土有大量的唐代磚瓦、石塊、螺殼、陶瓷器、銅錢、鐵釘、鐵劍等遺物。從地層剖面來看,該渠道在唐以后還沿用,明清時期還曾一度疏浚過。
唐代水渠道上有三座橋
發(fā)現(xiàn)的三座橋梁,皆位于上述含元殿南部唐代水渠道之上。相對位置分別在含元殿正南、含元殿西朝堂正南、含元殿東朝堂正南。暫命名為中央橋梁基礎、西側橋梁基礎、東側橋梁基礎。
中央橋梁基礎位于含元殿遺址中央正南130米處的唐代水渠道上。疊壓于渠道淤土和唐末五代文化層下。該橋梁基礎東西長約17米、南北寬約4.3米。
西側橋梁基礎位于西朝堂南側的渠道上,東距中央橋梁基礎約128米。橋梁基礎南北長4.65、東西寬6.85米。成排的木樁洞遺跡依南北兩岸而設,均為單排木樁洞。
東側橋梁基礎位于東朝堂南側的渠道上,西距中央橋梁基礎約129米。位置基本與西側橋梁基礎東西對稱。該橋梁未進行全面發(fā)掘,橋梁基礎的形制、大小等推測與西側橋梁基礎相仿。
發(fā)現(xiàn)兩條步行道
唐代水渠道南岸道路沿渠道而走,東西向。已發(fā)現(xiàn)的道路東西長約400米、南北寬約15米。路土密集厚實,路土厚約15~32厘米,道路上唐代車轍痕跡明顯,可見該道路沿用時間很長。
含元殿西朝堂南部的步行磚道,位于含元殿西朝堂遺址南部,呈南北走向,方向為北偏西1°20′。分布于上述含元殿前水渠道西側橋梁基礎的南北兩側,構成了去往含元殿西朝堂通道。從試掘情況來看,該道路可分早、晚兩期路面。晚期磚道,僅在渠道以北保留一段,疊壓于唐末五代文化堆積之下,殘長28.5、寬約1.2米。路面砌磚大部分已被毀,僅余路兩邊的側立磚和頂縫磚以及路基墊底磚。早期磚道,疊壓于晚期磚道正下方0.5米。被水渠隔為南北兩段,南段保存完整,北段因受晚期鋪磚路覆壓,所以只是局部解剖了一段。該道路呈正南北方向,發(fā)掘長度約為5.6米,路寬1.1米左右。路面鋪設打磨光滑、表面滲炭處理過的青扌昆方磚,中間雜以蓮花紋方磚,兩側再以長方磚側立砌成,方磚邊長約32-35厘米,長方形磚長35-36厘米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