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漢柏院導(dǎo)游 | ![]() |
炳靈門原名東宮門,1956年重建。3間,面闊11.72米,進(jìn)深8.58米,通高8.3 米,三柱五架梁(對接雙步廊)五檁前廊式,五脊硬山頂,檐下施斗拱。柱頭科一斗二升承托菊花頭式梁頭,平身科一斗二升交菊花頭,其上飾墨線大點金彩繪。中柱間上部有二層走馬板,下部裝抱柱抱框余塞板,安裝兩扇棋盤式大門,次間直欞窗。正間寬3.56米,次間寬2.59米,檐柱下施坐凳欄桿。
院中有八角石欄水池,1961年建,可憑欄觀賞漢柏翠影,因名影翠池。周圍有古柏5株,傳為漢武帝東封時所植。如今扭結(jié)上聳,蒼勁蔥郁若虬龍蟠曲。雖已膚剝心枯,卻新枝繼生。古人譽為“漢柏凌寒”,為泰安八景之一。樹下有清康熙年間河道總督張鵬翮題《漢柏詩碣》。
院北部原有炳靈殿,內(nèi)祀泰山三郎炳靈王。殿毀于1929年,1959年在此建漢碑亭。亭聳立于3層臺基上,氣勢宏敞,內(nèi)置《漢衡方碑》及漢畫像石。1967年撤漢碑易為毛澤東詩詞碑,遂改稱漢柏亭。登亭可瞻岱宗雄姿,可瞰泰城全貌,可眺徂徠如屏,可觀晚霞夕照。
院南部原為北宋學(xué)者孫明復(fù)、石介講學(xué)舊址,金大定初年曾在此創(chuàng)建魯兩先生祠。1965年建茶室。
院內(nèi)存碑碣90塊,其中亭臺及東墻內(nèi)嵌70余塊。著名的有張衡《四思篇》、曹植《飛龍篇》、陸機(jī)《泰山吟》、米芾《第一山》、乾隆帝《登岱詩》、鄧穎超題“登泰山看祖國山河之壯麗”、朱德詩碑、陳毅詩碑及劉海粟書“漢柏”、舒同書“漢柏凌寒”、沙孟海書“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等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