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古纖道導游 | ![]() |
古纖道在西晉(265-317年)初現(xiàn)雛形,唐代中葉以后,紹興的瓷器、絲綢、茶葉、黃酒成為大宗商品被大量運銷外地,陸上交通運輸已不能適應需要。纖道就是在急切需要發(fā)展水路運輸?shù)那闆r下,于唐元和年間開始砌筑的。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進行大規(guī)模的浚修。初為土堤,明代(1368-1644年)重修改作石砌,此后歷代又進行多次修繕。1000多年來,無數(shù)肩背纖繩的勞動人民在這條纖道上步履艱難地拉著船只行進,為發(fā)展紹興經(jīng)濟作出了很大貢獻.
古纖道給人以美的享受,它的美表現(xiàn)在整體上,路、橋、水、船渾然一體,是一幅絕妙的風景畫圖。坐烏篷船徜徉其上,領略水鄉(xiāng)秀麗風光,頗有“如在鏡中游”之趣。許多藝術家慕名而來,或拍電影,或攝影,或寫生,或體驗生活。1988年,古纖道作為文物建筑中的孤例,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纖道是古越勞動人民獨創(chuàng)的一種橋路組合的道路,綿延近75公里,至今保存最完整的在浙東大運河南岸紹興縣柯橋鎮(zhèn)上謝橋至錢清鎮(zhèn)秦皇段一帶的運河上。該段纖道分單面臨水、一面傍岸和兩面臨水兩種類型,并間以形式迥異的拱橋和梁橋。單面臨水型纖道,其路基和塘身全用條石疊砌,路面平鋪石板;而兩面臨水型又分實體纖道路和石墩纖道橋兩類。石礅纖道橋,人稱鐵鏈橋,多在水深河寬處,其路基是用石條砌成的一個個石墩,高出水面0.5米左右,墩間用三塊長約3米、寬約0.5米的石板平鋪而成橋面,故有“白玉長堤”的美譽。現(xiàn)存兩段,一段長502米,149橋孔;一段長377.4米,112橋孔。纖道順著運河,時而一面臨水,一面依岸;時而兩面臨水,平鋪水中,儼然一條飄帶,蜿蜒伸向水天極目之處,由于古纖道貼水而過,上面可行人背纖,遇大風大浪,又仿佛是中流砥柱,可抵消風浪對船只的撞擊。
新昌大佛寺 |
![]() |
柯巖風景區(qū) |
![]() |
蘭亭 |
![]() |
諸暨斗巖 |
![]() |
嵊州百丈飛瀑 |
![]() |
上虞鳳鳴山 |
![]() |
諸暨湯江巖 |
![]() |
紹興方圓農業(yè)觀光園 |
![]() |
上虞桃花源 |
![]() |
鑒湖 |
![]() |
蔡元培故居 |
![]() |
曹娥廟 |
![]() |
府山 |
![]() |
吼山 |
![]() |
青藤書屋 |
![]() |
秋瑾故居 |
![]() |
王羲之故居 |
![]() |
應天塔 |
![]() |
安昌古鎮(zhèn) |
![]() |
師爺館 |
![]() |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