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關天培祠導游 | ![]() |
關天培,字仲因,號滋圃,1781年生于淮安府山陽縣(今楚州區(qū)),小時候因家貧讀書不多,1803年考取武庠生。后入伍當兵。當兵后,因年輕力壯,又懂作戰(zhàn)技術,并善于帶兵打仗,得以逐級提升,1834年受命任廣東水師提督。在任六年,整束軍紀,精心設防,將廣東海防建設得固若金湯。林則徐到廣東禁煙后,關天培積極配合林則徐收繳、銷毀英商鴉片。1839年11月,侵華英軍挑起穿鼻洋海戰(zhàn),時約半月,接仗六次,關天培身先士卒,把裝備精良的英國侵略者打得落花流水。在以后的接仗中,關天培又在船民漁民的配合下,屢創(chuàng)英軍,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大滅了侵略者的威風。后由于清廷腐敗,林則徐受到誣陷,被革職。琦善接替林則徐之職后,賣國求榮,將關天培苦心經營的軍隊和海防設施全部破壞。1841年2月25日,英軍乘海水漲潮,發(fā)動進攻。關天培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率部死戰(zhàn),親操火炮,怒呼殺賊,“身受數十創(chuàng)”,“血淋漓衣甲盡濕”,后英軍沖上炮臺,關天培胸膛又被敵人“刺刀刺傷”,壯烈犧牲。
在祠堂庭院的北邊是三間大殿,正中為一高六尺的神臺,神臺上有金絲楠木制作的碧紗櫥,內安放著關天培官服塑像,神采奕奕,威風凜凜,栩栩如生。兩旁是兩個侍從塑像,一侍從手持寶劍,一侍從手托兵書。塑像上方梁上有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御書匾額一塊,上書“為國捐軀”四字。在神臺兩旁懸掛林則徐聽到關天培殉難的噩耗,悲痛欲絕,憤而揮筆寫下的一副挽聯:
六載固金湯,問何人忽壞長城,孤注空教躬盡瘁;
雙忠同坎土稟,聞異類亦欽偉節(jié),歸魂相送面如生。
聯語如泣如訴,然而也鋒芒畢露,矛頭直指琦善等一伙賣國賊。
關氏后裔建關忠節(jié)公祠制作此聯懸于祠堂中時,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惹起禍端,請當時淮安的大書法家周木齋重新書寫此聯時,策略地將“何人”改成“何時”,F懸于關祠的林則徐的挽聯即是修改后的了。民國時,原國民黨江蘇省教育廳長周佛海亦制一匾懸于塑像上方二梁上,上書“威震華夷”四字。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