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贛州古城墻導游 | ![]() |
贛州古城墻是唐末客家人盧光稠擴城后奠定的基礎(chǔ),當時是土城,后來因江水歲歲沖壞土城,至北宋嘉佑年間(1056—1063年),孔宗瀚任贛州知州,開始用磚修筑城墻,F(xiàn)在全國還有不少保存較好的城墻,如西安、南京、荊州、安徽壽縣等,但是這些地方的磚城墻都是明代洪武年間以后的,包括北京萬里長城。明代洪武年間創(chuàng)建大明皇朝以后,皇帝朱元璋提出“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下令各州、縣筑城墻,現(xiàn)在全國各地保留下來的城墻都是那時興建的,唯獨贛州的城墻是北宋的,這是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后來經(jīng)過南宋、元、明、清、民國,歷時900多年的不斷修繕、加固,使贛州城形成了一道周長13華里,高大雄偉的城墻。而且護城河、墻垛、城樓、警鋪、馬面、炮城等設(shè)施齊全,整個城池開有西津門、鎮(zhèn)南門、百勝門、建春門、涌金門5座城門,其中前3座城門還有二重或三重甕城。清朝咸豐年間,為了防止太平軍攻城,又在贛州城的主要交通要道口興建了東門、小南門、大南門、西津門、八境臺5座炮城。贛州因城池非常堅固,又有江水相助,易守難攻,有“鐵城贛州”之稱。太平軍兩次攻城,中央蘇區(qū)時期紅軍六次攻城,都沒有攻破,F(xiàn)在保留下來的城門還有北門、西津門、建春門、涌金門4座;保存完好的炮城有八境臺和西津門炮城;古城墻有3600米。這些城墻、城門不僅成為今天的游覽景點,而且至今還在為贛州防洪發(fā)揮重要作用,贛州市政府每年還撥出一定經(jīng)費維護古城墻。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