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僰人懸棺導游 | ![]() |
早在1956年就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僰人懸棺被稱為世界之最、巴蜀一絕。懸棺葬是古代少數(shù)民族的一種葬制。珙縣、興文與云南接壤,為古西南夷腹地,漢武帝開夜郎,置犍為郡時屬僰道縣。
僰
僰bó 解釋:1.逼迫。 2.古代西南少數(shù)民族名。僰人之稱最早見于《呂氏春秋》,為“西方之戎”,屬氐羌族群。秦以前有僰侯國,位于今四川宜賓地區(qū)。滇(今云南滇池地區(qū))和邛都(今四川西昌地區(qū))兩部落也居住有大量僰人,史稱滇僰和邛僰,與當時川東的濮族民出一源。漢代,其聚居區(qū)稱僰道(王莽改為僰治),是秦漢時期修“五尺道”通西南夷的起點。主要從事農業(yè),除水稻外,還栽植各種經(jīng)濟林木。本族奴隸主常向外輸出奴隸,稱僰僮或僰婢。曾發(fā)動過反抗東漢統(tǒng)治者的斗爭。后一部分漸與漢族同化,另一部分向南遷移,到南北朝時成為僚族的一部分。在漢末以后,僰的名稱不見于記載。宋代大理國是僰人(白人)建立的。元、明繼續(xù)稱為僰人或白人。明、清以后稱民家。他們都是白族的先民。元以后也稱傣族先民白夷為僰夷,最早見于《元史·泰定帝紀》。
僰最早見禮記王制篇作棘所謂屏之遠方,西方曰棘 , 鄭注棘當作僰。呂氏春秋侍君覽始作僰,稱僰人野人,篇笮之間,多無君 。后來史記西南夷傳,有所謂僰僮 。說文解字 僰, 犍為僰蠻也 。(摘自黃現(xiàn)璠著《廣西僮族簡史》 )
漢司馬相如《喻巴蜀檄》:“南夷之君,西僰之長,常效貢職,不敢惰怠!薄妒酚.西南夷列傳》:“巴蜀民或竊出商賈,取其笮馬、僰童、髦牛,以此巴蜀殷富。”張守節(jié)正義:“今益州南戎州北臨大江,古僰國!倍斡褫d注:“接楗為郡有僰道縣,即今四川敘州府治也。其人民曰僰!锻踔啤罚骸林h方,西方曰僰,東方曰寄!睍x常璩《華陽國志.蜀志》:“僰道縣,在南安東四百里,距郡百里,高后六年城之。治馬湖江會,水通越雋。本有僰人,故《秦紀》言僰童之富,漢民多,漸斥徙之。”清陸次云《峒溪纖志.僰人》:“僰人號十二營長,玀鬼、猉狫言語不通,僰人為之傳譯。披氈衫。女吹篾,有凄楚聲。六月二十四日祭天過歲,朔望日不乞火。性悍好斗,盧鹿同聲。又好佛,手持數(shù)珠。善誦梵咒,有禱輒應!
僰人懸棺
明代以前的古代崖葬墓群,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要集中在麻塘壩和蘇麻灣兩地。以將死者的棺木放置在懸崖絕壁上為特征。共保存有懸棺265具,是目前門內保存數(shù)量最多、最集中的地方。置棺高度,一般距離地表 10米~ 50米,最高者達100米。置棺方式,一為木樁式,即在峭壁上鑿孔2~3個,楔入木樁以支托棺木;二是鑿穴式,即在巖壁上鑿橫穴或豎穴,以盛放棺木;三是利用巖壁間的天然洞穴、裂縫盛放棺木。棺木頭大尾小,多為整木,用子母扣和榫頭固定。采用仰身直肢葬,麻布裹尸身,隨葬品置腳下兩側,多寡不定,有陶瓷器、木竹器、鐵器和麻織品,其中麻織品最多,有少量的絲織品。懸棺葬的族屬,學術界爭議頗大,比較集中的有僰人說、僚人說。其時代,上限未知,下限為明代。
麻塘壩懸棺
珙縣僰人懸棺的核心部分。在珙縣洛表鎮(zhèn)西南麻塘壩。壩東西寬300米~500米,南北長約1000米,螃蟹溪從壩中穿流而過,溪岸東西對峙著21座連綿起伏的山崖,懸棺就分布今絕壁上。現(xiàn)存223具,以木樁懸棺為主。置棺高度一般在20米~60米,高者達100多米。絕壁上還有密如蜂眼的樁孔遺跡和紅色彩繪巖畫200多幅。巖畫內容豐富,有騎射、舞蹈、雜技和各種動物、武器、幾何圖形等,形象古樸生動。其余懸棺葬遺跡也有類似巖畫。麻塘壩懸棺相對集中在棺材鋪、獅子巖、九盞燈、大洞口。鄧家?guī)r、三仙洞、珍珠傘和老鷹巖等處。
蘇麻灣懸棺
在曹營鄉(xiāng)海棠村鄧家河北岸。山巒重疊,上筑有不少古堡山寨,懸棺即位于與之對峙的蘇麻灣巖壁,F(xiàn)存懸棺42具,其中7具置于天然洞穴和巖墩上。
“僰人”,一名,始見于《呂氏春秋》,主要聚居在地處川南邊陲的珙縣。僰人以膘悍、善騎、勇武、善戰(zhàn)著稱;周朝時因助武王伐紂有功,被冊封為“僰侯”,率先在“無君”的西南建立了“僰侯國”。此后,盡管歷經(jīng)興衰沉浮,始終繁衍生息在這片土地上。僰人長于漁獵,種植發(fā)達,僰道荔枝、葡萄聞名于世。僰文化獨特,以懸棺為代表的神秘文化,雖歷千載,令人不解。明朝萬歷年(1573年),在這銷煙彌漫的日子里,僰人被明朝十四萬大軍剿殺殆盡,消失于歷史,但那些高掛的僰人懸棺似乎一直在向人們訴說著他們向興盛與悲哀。
珙縣洛表麻塘壩和蘇麻灣是僰人懸棺最集中的地方,僅在縱深4km長的麻塘壩懸崖絕壁上,現(xiàn)存上萬個棺樁棺孔;數(shù)百具懸棺,是世界上懸棺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數(shù)量最多的地區(qū),被譽為“世界一絕”、“天然懸棺葬的博物館”。其悠久的歷史,神奇的傳說,神秘的文化,獨特的葬式,耐人尋味,千古難解。同時,隨棺而作的數(shù)百幅巖畫,色彩鮮艷,栩栩如生;形象地再現(xiàn)了僰人時代的自然環(huán)境、社會生產、民風民俗、宗教信仰,令人折服。入口處的“九盞燈”,因傳說三根橫木上共放有九盞“長命燈”而得名,它前有點將臺;右有石船。形如斧砍的石灰?guī)r絕壁上,分布了二十四具懸棺、六十二幅巖畫。懸棺神奇絕妙,俯瞰萬眾;巖畫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牽馬放牧,垂鉤釣魚、舞蹈、球戲、踢鍵娛樂。雖然構圖簡練,線條粗獷,卻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鮮明的民族風格。而最遠,最高的當數(shù)老鷹巖;14具懸棺懸置在110余米的峭壁上,為懸棺精華。而蘇麻灣山勢巍峨;奇巖崢嶸,河水澄澈清瑩,山光水色相映成趣,優(yōu)美迷人,在距水面50余米的懸崖峭壁上重重疊疊的放有50具懸棺,并留有大量樁孔,給人以奇異神秘的感受。另外,麻塘壩謝家灣,留有一民國建筑一何家大院,已有180多年的歷史,占地15畝,全為木質結構,有三座院落,一個花園,二座石碉樓;雕刻精美,巧妙絕倫。
1988年,僰人懸棺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僰人懸棺在京展出,更使懸棺之謎迷住了首都觀眾。得到了中央領導及各界人士的極高贊譽。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