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戶外溯溪探險之溪谷徒步的行進技巧(圖)(2)http://tour.sina.com.cn 2008年05月09日16:54 戶外探險網(wǎng)
爬高繞行(簡稱高繞): 當(dāng)遇到困難地形;如瀑布、深長潭、瀑潭、大巖場……等,在時間及技術(shù)上不易突破之處,只有避開這些地形繞向高處迂回越過,下列幾項須注意。 高繞的原則:以不離開溯谷,盡量沿溪或可見溪谷的范圍前進,越過困難處后觀看前方狀況允許下盡速下返溪谷。 高繞點有時在困難處附近很快即可尋獲,通常須退回峽谷、巖壁區(qū)外,利用地圖得知溪流去向、巖壁狀況、灌木生長狀況,并觀測前方溪谷狀況,再利用支棱尾或巖溝小溪流作為高繞點。有時也可能在陡直的山壁上拉樹枝往上攀爬,但要非常小心,并利用繩環(huán)來作補助。 在上部平緩區(qū)或崖壁間經(jīng)常有獵徑也有獸徑,可資利用,有時要分辨非常困難,且應(yīng)避免遭獵人的陷阱而受傷。 當(dāng)?shù)貓D判知前方有分流,在高繞時宜選擇欲前往之支流方向,以避免路程的錯誤。 高繞后的尾程選擇路徑下降,經(jīng)常須懸垂下降,下降的方法宜多訓(xùn)練。 懸垂下降: 下降時身體成半坐姿勢,膝蓋微彎輕松緩和移動,雙腳分開并與巖面成約垂直,頭向制動手略轉(zhuǎn)45度角,觀察下降路徑中之灌木叢、巖石等障礙或敲落之石塊。制動手控制下降速度,導(dǎo)向手沿繩滑動幫助平衡的保持。切記大幅度擺動跳躍再突然制動,這樣會使固定點的負(fù)荷突增三倍甚至于繩索斷裂,可加掛普魯士繩環(huán)作確保。 落差大的峭壁可能須使用多次垂降,先頭者下降時應(yīng)攜帶足夠之裝備及繩環(huán)以備安置下一段的下降固定點或撤退。在長距離且路徑不明的下降,確保措施是絕對必要的。 下降確保使用之普魯士繩環(huán),應(yīng)打掛在胸部上,以避免意外卡住。 下降中發(fā)現(xiàn)無良好中繼點而無法再下時,且需要上攀時,使用兩條長繩環(huán)(長度是身長約?)作普魯士攀登,或用JUMAR等上升器。 下降完畢的人應(yīng)離開下降路徑,以防落石擊中。 溯溪大多利用樹木作為下降固定點,一般采雙繩下降,易回收,如繩子長度不夠以連結(jié)來使用。當(dāng)?shù)詈笳呦陆禃r,應(yīng)檢查繩索有否糾纏,并排除任何障礙物,先行拉試能否移動。需注意連結(jié)頭在固定點之向,以便降下后順利撤收。 觀測下降點之溪谷地形,避免深潭或瀑布的上方。 拋繩前先將繩索的兩股各自卷成繩盤,成為兩繩盤再各自拋下巖壁。拋時依下述方法:首先拋下第一個繩盤的一半繩子(靠近固定點的那一半),再拋剩余部份。 地圖判讀與溯行圖之繪制:(溪谷的定位很重要) 溯溪一般常用1/25000比例尺等高線圖,取其清楚度及做好防水易攜帶。 溪谷中由于兩岸高聳、森林密布、視線不良、蜿蜒曲折,判定位置不易。 常用來定位的要素: 1、支流或分流點; 2、溪流之彎曲度或特殊地形(現(xiàn)地對照法); 3、切入溪谷之支棱的尾棱; 4、開闊地時可利用后方交會法作定位(須有已知山頭); 5、參考前人之溯行圖對照; 6、指北針的配合應(yīng)用(應(yīng)離地面一公尺); 7、隊員間相互研討。 出發(fā)前將圖上之溪流線、棱線、地貌作判讀,并描繪清楚以利預(yù)估行程。 其他應(yīng)注意事項: 1、高度未滿7公尺峭壁,或未滿10公尺的瀑布省略。 2、在溪谷未滿20公尺落差,圖上長度未滿1公分(實長500公尺)的河流或溪谷省略(1/50000地圖而言)。 3、寬度150公尺以下之崩塌地省略(1/50000地圖而言)。 4、森林中或測量不著等各種地形省略。 5、地圖上文字之正上方為朝北,指北針的紅針指向是北方。 6、地圖使用上要注意視覺差別。 1/50000一格為1公里圖上短為2公分 1/25000一格為1公里圖上短為4公分 1/10000一格為1公里圖上短為10公分 深潭之通過: 深潭若屬靜潭即死潭無甚大水流時,一般而言可用游泳渡過既快速又安全。 若潭端有瀑布或急湍時,通行即不易。 泳渡之程序及注意事項: 1、選定好路線后,先頭者須系上補助繩出發(fā)。 2、到達(dá)對岸后固定繩索或作好自我確保,后續(xù)者才沿繩前進,余后依序。 3、使用之繩索長度須潭長的兩倍,以備不需之時可視情況由何方救援,及繩索再次回到起點。 4、可利用救生衣、背包或氣墊作浮筏較安全。 其他渡潭之方法: 1、沿潭邊之崖壁摸索前進,與攀巖之橫渡相同,注意要用繩索確保,以防落下潭中。 路線可能在水邊或水底,必須伸足尋找,切勿爬高致而發(fā)生困難。必要時須使用人工攀登器材。 2、架設(shè)突擊吊橋之使用,盡量使用捆工結(jié)來拉緊主繩,兩端保有落差,可避免中途落水。 3、拋擲冰錘(其方法與徒涉相同)
【發(fā)表評論 】
更多關(guān)于 徒步 溯溪 的新聞
精彩旅游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