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沿起春秋末期至今,已二千余年。今天,張燈、看燈吃酒之俗越來越少見,但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湯圓仍相沿成習。元宵最早叫“浮圓子”、“團子”,取團團圓圓之意,到明朝才改稱元宵。至今臺灣仍有民謠:“吃了湯圓好團圓。
元宵湯比較粘稠
北方元宵
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北方元宵的制作既奇特又簡單,餡不是藏進粉里,而是蘸進粉中,其工藝可概括為一蘸、二搖:先把餡做好,裁成小塊,然后用大籬箕盛著往水里一蘸,然后放在盛有糯米粉的大篩子里搖,等餡粘滿糯米粉,倒在籬箕里蘸水再搖,往復兩三次,元宵由方而變圓就算大功告成。
北方元宵的優(yōu)點是沒裂縫,個頭大,缺點是餡粗粉糙,板滯質(zhì)硬。由于干粉太多,使湯變糊,往往濁而不清。
湯圓的湯很清
南方湯圓
南方的湯圓是甜咸兼?zhèn),菜肉各全。餡料精致滑香,糯米粉柔滑細潤。
一談到南方湯圓,人們很自然會想到廣州湯圓,廣州湯丸與南方湯圓有著共同之處:先搟好了皮,放上餡然后包起來搓圓。而在制作上,上海、蘇州、江蘇、四川都很有創(chuàng)意。
上海喬家珊的湯圓,餡甜得蜜漬香泛,濺齒流甘。喬家的咸味湯丸,肉餡選料精純,肥瘦適當切剁如糜,膏潤芳鮮。另有一種雞肉芥菜的“碧玉溶漿”自有一種菜根香味,令人品味回甘。而喬家的擂沙圓子,更是只此一家。
南京“秦淮八絕”的第八絕,就是蓮湖甜食店的桂花夾心小元宵與五色糕團,一干一稀搭配,相得益彰。
重慶湯圓花樣更多,有大湯圓、小湯圓、掐掐湯圓、開水雞蛋小湯圓。依照巴渝民族,大年初一家家戶戶吃湯圓,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就更是湯圓節(jié)了。重慶的山城小湯圓,把湯圓改成龍眼大小,采用豬油、香芝麻、桃仁、花生,白糖做餡心,皮薄餡多,甜香爽口,獨樹一幟。
與此相比,廣州湯圓品種不多,其百年一貫制實在令人唏噓。最近,廣州電子大廈新荔枝灣推出的雪蛤桂花湯圓,以清、香著稱,似乎代表著廣州湯圓由簡樸向精美轉(zhuǎn)變的趨勢。
在我們這個極重樂生和養(yǎng)生的國度里,不能讓人盡情吃喝玩樂的節(jié)日是不可能長久的,正月十五,全國上下一起吃元宵,所以,正月十五鬧元宵,一鬧就是二千年……
春節(jié)“黃金周”即將到來,還沒想好怎樣度過這難得的假期嗎?就讓我來告訴你09年最流行、最火爆的旅游路線... |
全國鐵路春運方案出臺后,預計發(fā)送旅客同比增長8%。針對明年春運客流可能嚴重疊加的可能性,鐵路部門將安排319對臨客列車……... |
|||
農(nóng)歷乙丑年春節(jié),是北京奧運會舉行后的第一個春節(jié),也是金融危機裹挾著寒氣撲面而來的一個春節(jié)。這個春節(jié)對國人來說有不同意義... |
冬天來了,不要寒冷要陽光,不看大雪看海灘,在這個冬日同樣能夠享受到陽光帶來的樂趣與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