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磚的奇幻漂流
城墻是一團泥。除了土墻,還有磚墻,但磚也是泥塑的。成片城墻倒塌了,襄陽城也骨折了,骨架都快散了。但總會站起來。襄陽的城磚是見過世面的,戰(zhàn)火、洪水只是常規(guī)歷練,等待它的還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紙糊的樊城”也有城墻,不過都是土墻,挑不起擔子,只剩定中門與屏襄門,大多數(shù)人都是聞名而來看襄陽城墻的。襄陽城墻從漢初開始修筑,經(jīng)歷朝整修,但都是土墻。明代以后,始有磚墻。我要尋找一塊明代的城磚。
一個養(yǎng)得起一票民間收藏家的城市,肯定有扎實的歷史文化底子。施錦華是襄陽收藏圈子里重量級的人物,2011年,他在襄陽城長門附近的一處老屋地基,淘到一塊明洪武十六年的城磚,那是他的心頭愛。在“錦華館舍”,刻有咸豐、光緒、民國等字眼的城磚疊放,像一部襄陽簡史。
上城墻,讀史去。
臨漢門城樓,城垛上兩個身穿盔甲的石頭士兵,面江矗立。在襄陽古城,岳飛重筑兵事,宋蒙之戰(zhàn)矢如雨集,解放戰(zhàn)爭炮火轟隆,都是功績。“鐵打的襄陽”是被打出來的榮譽。放哨與警備是襄陽城墻的常態(tài)。歷史的空氣太緊繃了,哪有生活可言呢。順著士兵遠眺的方向望去,簇新的高樓大廈與上了年紀的小樓雜居在沿江大道,戰(zhàn)火退去,城市的野心也開始孕育。
往西走,就是夫人城,這是一座女人筑的城!城樓亭心,一座漢白玉石的女像眉目雙鎖,是她——韓夫人帶領家婢和城中婦女增筑了這道內(nèi)城,抵擋了前秦苻丕的進攻。戎馬倥傯的日子,女人被逼得要和男人一樣有氣概,能擔當。但是,烈女太剛,容易折斷,我還是偏愛有才氣的人。
一篇《登樓賦》和一部《昭明文選》,證明襄陽城墻不是一介武夫,他也有飛揚文采。來仲宣樓的那天,護城河里有紅綠兩條細細尖尖的船,碧綠的城河水把心都洗亮了,遠處的朱紅色城樓做人文背景,說是牛津和劍橋在賽船,也相宜。樓與水是明媚的,王粲來的時候,卻是“氣交憤于胸臆”,損失了多少好心情。
有歷史,就會有浮沉。襄陽城墻的名聲,不是浮著的,保存至今,也有許多沉痛。水患只是一個瘡傷,這座城和漢水的愛恨,是一輩子的事。傷他元氣的,是建國以后的無序拆遷。
城墻是一團泥。除了土墻,還有磚墻,但磚也是泥塑的。成片城墻倒塌了,襄陽城也骨折了,骨架都快散了。但總會站起來。撿城磚筑新房成為一時風尚,古城磚從城墻走進平常百姓家,有一批城磚漂流過江在樊城的九街十八巷落戶,成為地基或墻磚。襄陽又挺立了。
幾十年后的今天,那一批的新房子也成為病病歪歪的老房了,九街十八巷在“舊城改造”運動中被拆除或改造。憂心忡忡的施錦華走街串巷,在瓦礫廢墟中撿拾散落的歷史痕跡與襄陽舊事。
九街十八巷,數(shù)下來都要好久,陳老巷、余家巷、古井巷、瓷器街、炮鋪街……老巷是一個大容器,里面裝滿了多少老襄陽的生活與命運呵,皺巴巴的旱煙葉、沿街叫賣的貨郎擔、嘖嘖作響的縫紉機踏板、烈日空場里曬太陽的漁網(wǎng)、拉蜂窩煤的木板車……一種遠去并將被現(xiàn)代化漂白的記憶,一種被淡忘的人居方式,一去不復返了。城市總是跌跌撞撞地向前奔跑著,老巷不改,城市就不能蛻皮。但那一揮手,怎能不道一聲珍重。
為什么要遠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蠱惑了多少不安的心。我開始戀戀于手邊的尋常風景,于尋常中讀出況味。在陳舊與滄桑里,生活的根、童年的根、城市的根、都可以找見。來,跟我上老街,不看景點,只看生活。已經(jīng)消失的,或正在消逝的,那么美。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