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石獅
中山陵俯瞰
中山陵
城市的周圍有一個可謂之“森林”的地方,是南京人的福氣。在這樣鐘靈毓秀的風(fēng)水寶地,中山先生的靈魂想必也是安息的吧。我對先生的敬仰,在拜謁完中山陵后,無端地又增添幾分。
中山陵是南京的重頭戲,雖然日正當(dāng)午,但數(shù)不清的旅游團還是一撥接一撥。我坐在枝葉濃密的大樹下,遠遠地觀望著這些“不怕太陽曬也不怕那風(fēng)雨狂”的人們,不能不心生佩服。太陽毒辣得很,樹蔭下卻一片清涼,靜靜坐著,是種大享受。
正午過后,沿著樹蔭一路向上,行至碑亭,更多的人塞在里面,我只得在門口的一棵大松樹下再次坐定,這回是近距離,種種精妙可樂的導(dǎo)游解說不絕于耳。
一位頭發(fā)蓬松的彪形大漢揮動著手中的小黃旗,聲音洪亮:“來來來!大家都到后面來!我們來看看這碑的背面——大家看到了什么?”眾人爭先恐后擠過去,一片嘈雜。“哎!大家仔細看看,有什么呢?啊,再看看!呵呵!什么也沒有?這就對啦!”大漢清清嗓子,聲音更亮了:“這里面呢,有一個故事。當(dāng)初中山先生去世后,汪精衛(wèi)……蔣介石……”
將斷斷續(xù)續(xù)聽到的拼起來,大意是這樣:當(dāng)初在立碑時,計劃由汪撰寫碑文,而汪呢,是個草包,到交差的時候還沒寫出來,蔣大怒,可有啥辦法呢?只得急中生智,不著一字,意為功過是非任由后人來評說吧。
碑后面說的正熱鬧,前面嘩的又涌進一堆人,扛旗桿的女孩滿面倦容,有氣無力:“大家現(xiàn)在看到這座碑的正面有鎏金大字:‘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于此’,這是譚延闿的書法。背面沒有碑文,說明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是文字無法形容的。好,我們現(xiàn)在從右邊走!迸㈩I(lǐng)著他們飛快地奔赴下一戰(zhàn)場去了,后面的大漢還在聲情并茂著。
“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于此”,我反復(fù)讀著這句話,覺得別扭,似乎語法不正確,應(yīng)該是“中國國民黨總理孫先生葬于此”?可這樣的低級錯誤當(dāng)然是不可能發(fā)生在這里的。
我正疑惑不解,又一隊人馬殺到。導(dǎo)游是個皮膚白皙的中年婦女,頗有幾分姿色與風(fēng)情。伊款款行至碑前,微微一笑,雙目顧盼,說話了:“我底一嘎系到……”一瞅游人,從穿著行為看,八成是香港團。風(fēng)情女士的聲音堪稱婉轉(zhuǎn),側(cè)耳細聽,正好解了我方才的疑惑。原來,該句的主語是“中國國民黨”,謂語“葬”,賓語“總理孫先生”,“于此”自然是賓補。就是說,先生的葬禮是黨葬而非國葬。
一批又一批的人進去,離開。有一分鐘,碑前竟然一個人也沒有,我趕緊站起來搶著拍了張照片,然后身輕如燕蹬蹬蹬邁過暗喻“四萬萬同胞”的392級臺階,來到靈堂,對著先生的雕像恭恭敬敬三鞠躬,看過一些展覽,四處溜達一圈,坐在臺階上望著南京城,天已日暮,該回家了。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