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門城墻
中華門
第一次見到南京的城墻是在晚上,燈光將城磚照得煞白,明晃晃的刺眼,看不清墻上斑駁的歲月,我只看清了磚隙里長出的小草小灌木。一個城市能將一道幾百年的墻保存到今天,雖然只剩不多的斷瓦頹垣,但在歷經(jīng)毀滅性破壞的中國,實在算是一個奇跡。
那一天,艷陽高照,我去了中華門。它是我國現(xiàn)存最大的古城堡,它,是朱元璋的歷史。話說公元1366年,大臣朱升關于“高筑墻”的高論被明太祖朱元璋采納,1386年,一道周長33.676公里、高14—21米、下寬14.5米、上寬4—9米的城墻在南京建成,共13個城門,筑起了我國古代第一大城。其中,正南門幾經(jīng)擴建,就是今天的中華門。
中華門城堡東西寬118.5米,南北長128米,高20.45米,總面積15168平方米。三道甕城由四道拱門貫通,各道門內(nèi)原均有上下可啟動的千斤閘和雙扇木門,現(xiàn)僅存閘槽和門位痕跡。整個甕城有藏兵洞27個,能藏兵3000余人。甕城兩側各有坡道,可騎馬登城。這種藏軍設施,在古代戰(zhàn)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遇到敵人強攻時,可將敵兵放進城門,然后關起各道城門,把敵軍截為三段,分而殲之,似如“甕中捉鱉”。
從火辣辣的陽光下走進藏兵洞,頓時覺到一陣寒意。高大而空曠的洞里只亮著幾盞昏黃的燈,聽見自己的腳步聲傳來的回音,仿佛聽到了時光隧道里詭譎的聲音。是誰?
站在甕城內(nèi),看著城頭上飄揚的大明旗幟,看著600多年前燒制的城磚上清晰的文字——朱元璋為確保城磚質(zhì)量,下令參與制磚的各府、州、縣均要在每塊城磚留下各級官員及工匠的人名——我禁不住問自己:今夕何年?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