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4根用于支撐廟塔的石柱下端,分別刻著一幅“魚水之歡”的彩繪性愛浮雕,極其夸張的姿勢變換、逼真的造型絕對“兒童不宜”。因為極致的慢生活,這座城市擁有了一種獨有的專注與淡定。而那千年的制陶手藝,以及世界木雕的頂級之作“孔雀窗”,才最終得以在這座城市流傳。
“就算整個尼泊爾都不在了,只要巴德崗還在,就值得你飛越半個地球來看它!边@句極致的贊譽,出自英國著名旅行家鮑威爾之口。
巴德崗(又譯巴克塔普爾),尼泊爾語中意為“稻米之城”或“虔誠者之城”。這座位于加德滿都谷地內(nèi)的尼泊爾第三大城市,是“尼泊爾的文化之都”,也是“中世紀(jì)尼泊爾城鎮(zhèn)生活的櫥窗”。在這里,除了能體驗到尼泊爾的古老文化,還能感受到一種極度寧致的生活氛圍。
許多年前,尼泊爾人從西藏收購羊毛、藥材、鹽巴,或者從中東和歐洲收購最好的手工制品,都會在巴德崗作一段時間的停留和休整。正是那時候商旅們帶來的巨大財富,最終造就了尼泊爾王朝的黃金時代,也構(gòu)筑了人們今天所能看到的華美絕倫的巴德崗建筑群。
馬拉王朝的中心
巴德崗是一座有著濃郁中世紀(jì)氛圍的古城。從14世紀(jì)到16世紀(jì),巴德崗都是當(dāng)時馬拉王朝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中世紀(jì)尼泊爾藝術(shù)和建筑的發(fā)祥地。在全盛時期,巴德崗有規(guī)模龐大的王宮,以及龐大的神廟建筑群——172座神廟,172座朝圣者的休息所。
巴德崗見證了500多年來馬拉王朝的興衰和榮辱。馬拉王朝建立于公元13世紀(jì)初,“馬拉”在尼泊爾語中是“摔跤手”的意思。有一種說法是,當(dāng)時的尼泊爾國王喜歡摔跤,一天,他在玩摔跤時得到了兒子出生的消息,于是就在兒子的名字后面加上了“馬拉”一詞。此后的國王們,也都在名字后面加上了這兩個字——這就是馬拉王朝名字的來歷。
作為曾經(jīng)的國都,巴德崗有著相當(dāng)規(guī)模的古建筑群,主要集中在古城中心的三大廣場:杜巴廣場、陶瑪?shù)蠌V場和塔丘帕廣場。
杜巴廣場是巴德崗的第一大廣場,廣場上最主要的建筑是有著99個庭院的老王宮——這是尼泊爾人永遠(yuǎn)的驕傲。老王宮的正門叫做“黃金門”,建于1754年,是巴德崗最后一位國王拉納吉特·馬拉的作品。黃金門的門框、門頭和頂部的裝飾,全都雕刻精美,用銅質(zhì)鍍金,是尼泊爾銅雕藝術(shù)的代表作。距離黃金門前四、五米的地方,矗立著一根高高的石柱,頂端上的人像合十盤坐,面向黃金門,那就是馬拉王朝時期布帕亭德拉國王的銅像。1979年,這尊國王像被列入了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名錄》。
尼泊爾為南亞山區(qū)內(nèi)陸國家,位于喜馬拉雅山南麓,北鄰中國。尼泊爾是亞洲的古國之一,在前6世紀(jì),尼泊爾人就已在加德滿都河谷一帶定居。首都加德滿都,位于中部巴格瑪?shù)賹^(qū)的加德滿都河谷。為全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居民主要為尼瓦爾人。加德滿都四周青山環(huán)繞,常年鮮花盛開,被稱為山國的“春城”,還有“寺廟之都”的美譽。..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