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只為一碗湯
大山無價
每回上山,都會覺得人生沒什么好計較的。吃得好、睡得飽,還有這么美的風(fēng)景,那還有什么不滿足的?山上就是有這種魅力,城市里找不到。
位于臺北新店山上的“大山無價”,1996年為臺灣無菜單料理史祖“食養(yǎng)山坊”的舊址,2005年搬遷后,由原本的主廚接手并以大山無價的名字經(jīng)營。大廚兼負責(zé)人游源30歲后才由電子業(yè)轉(zhuǎn)進廚房拿鍋鏟,難怪氣質(zhì)跟其他人不一樣。
湯里蓮花開
這里的餐食融合臺灣菜與日本料理,無菜單、全憑主廚發(fā)落。分量像懷石料理一樣剛剛好,但因上菜緩慢,讓你細嚼慢咽配風(fēng)景,絕對吃得飽。上菜前都會先奉上自家釀造的葡萄酒或果醋,每次都讓不喝酒的我還想要再來一杯。
最經(jīng)典的一道菜是安排在最后上的湯品。用蓮子、蓮藕、銀杏、樹薯與放山雞熬煮成琥珀色湯底,再擺上一朵來自臺灣南方蓮花產(chǎn)地白河所種植的九品香蓮,干燥的花遇熱后,緩緩綻放、在食客眼前開花,再以融雪的姿態(tài)沉入湯底。救命啊這畫面也太神奇了吧?所以不論季節(jié)更迭、食材交替,這道料理永遠都在。還有很多人就是為了這一碗湯上山呢!
吸引我目光的是另一道像分子料理般燦爛的“波菜泥糕渣”。因為主廚是臺灣東部宜蘭人,所以將鄉(xiāng)土小吃換個做法端上桌。用多種蔬菜打成泥,配上Q彈酥炸的糕渣(鮮蝦、雞肉泥做成),看起來像是冷盤,但卻是熱呼呼的,連食器也加熱過。這看起來像石頭的陶器要價不菲,是陶藝家杜輔仁的作品。(光看這名字就很有詩意是不是?)
日本先生的盤中畫
菊地英隆
日本料理在臺北,遍地開花。臺式的做法常讓日本人感到傻眼,厚切的生魚片與卷成百寶箱模樣的花壽司,尺寸大得跟臺灣人的熱情一樣,很有分量。也有一派,追尋正宗日本滋味,以點到為止的懷石料理或江戶前壽司等傳統(tǒng),另有老饕青睞。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