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知道了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了解了她的身體。村子里禁欲的生活也許適合某些人,但不是為她準備的。不管怎么說,她活下來了。
至于教授,就像作者一樣的成年人,雖然不知道下一步要漂流到哪里,但是他感到自己并不是毫無用處的,至少為兩個孩子帶來了一點幸福。
所以,這就是標題為什么要叫做“伊斯坦布爾的幸!。因為這幸福只有在這個文明混雜的魔都中,這個最糟的時刻才能找到,只要你在其中尋找的是自由,也是文明能給人帶來的唯一幸福。
古色古香的城市外貌,在如今高度追求快節(jié)奏的城市,看起來似乎對全世界來說不再重要。即使最偉大的奧斯曼建筑也帶有某種簡單的樸素,表明帝國終結(jié)的憂傷,痛苦地面對歐洲逐漸消失的目光,面對不治之癥般必須忍受的老式窮困。認命的態(tài)度滋養(yǎng)了伊斯坦布爾的內(nèi)視靈魂。
若想看黑白影像的城市,看籠罩它的霧氣,呼吸城里居民共同擁抱的憂傷,你只需從某個富裕的西方城市飛過來,直奔熙來攘往的街道。
一座城市需要記憶,也難免會摻雜著痛與憂傷,人,不也是這樣。過去了,也就過去了。當時的那種歇斯底里的痛,在時間的遁跡里,猶如大浪淘沙,慢慢會平復(fù)的。
有時候,我們內(nèi)心的成熟以堅硬作為標桿,正如內(nèi)心的缺失以回憶作為標桿。我可以承受這一切,也可以勇敢的追逐,在路上。
柏拉圖曾由衷感嘆:“感謝命運,讓我生逢蘇格拉底時代!蔽椰F(xiàn)在突然也很想感嘆:感謝命運,讓我走在路上,沉淀自己。
來源:長腿叔叔OWEN的新浪博客
相關(guān)閱讀: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