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里昂的周六農貿市場看看,你就能看到“美食之都”的“群眾基礎”。每到星期六,周圍的農民一早就驅車把新鮮的農副產品運到里昂350家農貿市場。家庭主婦、餐館廚師都到這里來挑選他們所要的食品。在買賣過程中,雙方嘰里呱啦說個不停。你若仔細聽他們的談話,可以發(fā)現,他們在交流做菜的經驗呢!顧客向農民討教某種菜的特點、火候的掌握、配什么肉、用什么調料等,其他人也會過來加入這類“討論會”。里昂人喜歡自己做菜,即使不會做菜的人,對一些調料的用法也能說出許多道理來。曾有社會學家擔心,在現代社會里,人們經常外出就餐,家庭廚藝要消亡了。事實證明,這擔心是多余的,里昂的家庭仍保持了在家吃飯的傳統(tǒng),母親還常把自己的拿手菜傳授給孩子。對里昂人來說,烹調是一種藝術,吃飯是一種享受。
難怪法國最有名的大廚,如被稱為廚藝“教皇”的保爾·博居斯、法蘭西大廚勒·貝克等,都來自里昂。里昂的“大廚”不保守,他們不僅開辦烹調學校,向國內外學生傳授廚藝,而且還成立了“里昂白帽子協會”(指廚師戴的白帽子),協會已有70多年的歷史。他們意識到,在充滿競爭的世界上,不能像以前那樣把自己封閉起來,而要走出去,相互交流。他們還同世界上17個城市建立了聯系,經常開會切磋技藝,力圖從其他國家的烹調藝術中汲取營養(yǎng),了解新的原料,學習新的技術。協會主席說:“里昂要在開放中引領法國的烹飪業(yè)!
這就是“美食之都”的作用。里昂“燭光節(jié)”如果正好在12月到里昂,千萬不要錯過里昂有名的“燭光節(jié)”。每年12月8日夜間,家家戶戶會把電燈關掉,在窗口點幾根蠟燭,這時,到老城附近的富爾維埃高地,可以看到山下無數的燭光在跳動,猶如天空中閃爍的星星。
“燭光節(jié)”源自1850年,宗教人士在富爾維埃山上立雕像。雕像建成那天,里昂百姓自發(fā)以點蠟燭表示慶祝。此后便成了傳統(tǒng),一直沿續(xù)至今,并加上了現代的色彩:不僅是蠟燭,各大辦公樓、商廈都在窗口用電燈代替燭光。里昂的燭光節(jié)使它成為夜景最美的城市。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