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圣馬克方場沿河直向東去,有一處公園;從一八九五年起,每兩年在此地開國際藝術(shù)展覽會一次。今年是第十八屆;加入展覽的有意,荷,比,西,丹,法,英,奧,蘇俄,美,匈,瑞士,波蘭等十三個國家,意大利的東西自然最多,種類繁極了;未來派立體派的圖畫雕刻,都可見到,還有別的許多新奇的作品,說不出路數(shù)。顏色大概鮮明,教人眼睛發(fā)亮;建筑也是新式,簡截不啰嗦,痛快之至。蘇俄的作品不多,大概是工農(nóng)生活的表現(xiàn),兼有沉毅和高興的調(diào)子。他們也用鮮明的顏色,但明顯沒有費心思在藝術(shù)上,作風(fēng)老老實實,并不向牛角里尋找新奇的玩意兒。
威尼斯的玻璃器皿,刻花皮件,都是名產(chǎn),以典麗風(fēng)華勝,緙絲也不錯。大理石小雕像,是著名大品的縮本,出于名手的還有味兒。
關(guān)于上面這兩段朱自清筆下的文字,在我的的圖片中無法找到“對象”。朱自清先生此文成篇于1932年7月,距離今天我的到訪已是半個多世紀(jì)。物是人非,想那時的威尼斯,定是遠(yuǎn)不如今日的繁華。只是不太明白,朱先生過多的筆墨,一直在寫教堂,在寫它的人氣,斷是被威尼斯昔日的一種文化所氤氳吧。
只是,現(xiàn)在,它確是在被越來越多慕名而來的人們淡忘而已。人們記住它的或許就是關(guān)于“水”的那個符號了。
想想,也是,一座城,和一片水面連襟而成,多少是讓人流連忘返的。
盡管,小巷只能讓它那么小著,老樓只能讓它在水邊浸著,那么多人來來往往,只能讓一艘艘“剛朵拉”不停歇地麻煩著。而游人如織,威尼斯因天姿出色而任勞任怨著。
在威尼斯的那一天里,我一直在遙想它的夜晚。
我想:那或許該是如歌的行板。安靜而恬美。
如果可以,我便是枕著它的水,遠(yuǎn)行了。
(注:文中部分為朱自清的散文《威尼斯》原文。)
來源:清水的新浪博客
相關(guān)閱讀:意大利威尼斯:水中升起的一座藝術(shù)長廊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