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里特別設(shè)置了放大鏡,可以清楚看到蟲珀里的昆蟲,湊近細觀,里面的昆蟲栩栩如生,好像活的一樣,甚至清楚的看到它們腿上細小的毛發(fā),因為這些均是數(shù)千萬年以前的原始生物,最常見的包裹物是蜘蛛,人們統(tǒng)計過,琥珀中的蜘蛛多達267種,其中大多是熱帶或亞熱帶的,有許多早已從地球上消失。端詳著來自億萬年前,栩栩如生的小動物時,不得不感慨自然的神奇,昆蟲的命運最終被定格在這小小的琥珀中,留下永久的紀念。
就其演變的時間而言,琥珀的確可以與遠古前便神秘消失的恐龍媲美,難怪素有“立陶宛的黃金”、“恐龍的黃金”之稱。今天在立陶宛,許多海報和宣傳畫冊上都可以看到龐然大物的恐龍嘴里銜著一塊晶瑩剔透的黃色琥珀。而琥珀Amber一詞最初便是特指波羅的海琥珀,這個地區(qū)琥珀的產(chǎn)量占全世界琥珀總產(chǎn)量的90%(也有說主要集中在俄羅斯加里寧格勒一地)。
人們早在公元前3500年就認識到琥珀的價值所在,在古代,琥珀被當作護身符,人們認為它們有魔力也有藥用?茖W(xué)家證實,琥珀貿(mào)易初始于新石器時期,由波羅的海東岸開采的琥珀傳入中歐直至埃及。波羅的海的琥珀珠甚至在公元前約3000年法老的金字塔墓中也曾出土過。波羅的海的琥珀成為一種商品,被運往希臘和地中海以及黑海沿岸的城市。公元前1600年,波羅的海沿岸居民還將琥珀當做貨幣使用。公元1-3世紀,波羅的海地區(qū)形成了通往羅馬帝國等地進行琥珀交易的“琥珀之路”,成為古老文明交流的通道,“琥珀之路”在立陶宛歷史上的作用不亞于中國古代的絲綢之路,而且在羅馬,“琥珀之路”還與絲綢之路相連,形成了將琥珀運往中國的線路。當時的希臘和羅馬帝國稱立陶宛的琥珀為“北部黃金”,中世紀初,琥珀被制成念珠和小型十字架,到17—18世紀,琥珀制成的藝術(shù)品開始盛行。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