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琥珀,立陶宛流傳著這樣一個神話傳說:女神Jurate愛上了漁夫Kastytis,幸福地生活在波羅的海深處的琥珀宮,當雷電之神Perkunas發(fā)現(xiàn)一位普通人愛上女神時,被激怒了,閃電擊碎了琥珀宮,殺死了漁夫,海浪把碎琥珀沖到岸邊,人們認為這些碎琥珀就是女神的眼淚。
很美妙的故事,真正的琥珀的確可以浮在水面上,來之前貓貓看到介紹,說立陶宛所處的波羅的海沿岸是琥珀的主產(chǎn)地,琥珀常從海底地層中被海水沖刷出來,在含鹽分的海水中成似沉非沉狀態(tài),受洋流、季風作用漂流到英國、挪威、丹麥沿岸國家,當?shù)鼐用窠?jīng)常可在風暴過后的海邊撿拾到琥珀,于是立刻無限憧憬起來,琢磨著去海邊撿琥珀的美事,結(jié)果嗎,琥珀的確看到不少,只是全都閃亮誘人地擺在商店櫥窗里,至于海邊,連個影子都看不見,當然也有說,現(xiàn)在能找到琥珀的地方都被嚴格看守起來了,看來關(guān)于琥珀的美夢還要繼續(xù)做下去。
在維爾紐斯街巷里七拐八拐,終于找到了那個1998年建成的琥珀博物館,小小的很不起眼。里面參觀是免費的,走進地下一層,好像一個地質(zhì)博物館,全然沒有了琥珀首飾五彩繽紛的花哨,而是一塊塊樸素的原石?瓷厦娴慕榻B,琥珀實際上是一種化石樹脂,大多數(shù)波羅的海琥珀是由四千萬至五千萬年前的松脂演變而來,那時候陸地氣溫急劇上升,炎熱導致波羅的海沿岸森林中的松樹大量分泌黏稠的松脂。后來隨著地質(zhì)變遷,氣候嚴寒,大片森林沉入海底,再經(jīng)過漫長的地質(zhì)演變,松脂硬化后的沉淀物就變成了琥珀,是一種有機的似礦物。琥珀雖然由被埋藏在地下的松脂演變而來,但也不能無限期“長眠”于地下,如果松脂在地下的埋藏時間超過八千萬年,由松脂變成的琥珀就會發(fā)生炭化,變得面目全非。
琥珀的形狀多種多樣,表面常保留著當初樹脂流動時產(chǎn)生的紋路,內(nèi)部經(jīng)?梢姎馀菁肮爬侠ハx或植物碎屑。一直以為琥珀都是含有昆蟲的,其實非常稀罕,而波羅的海琥珀往往內(nèi)含松針或昆蟲,尤顯珍貴,因為這種被稱為蟲珀的琥珀完全是巧合的產(chǎn)物:只有當昆蟲被碰巧滴落的松脂完全包裹,又被埋藏于地下數(shù)千萬年后,才能形成蟲珀,由此可見市面上那么多昆蟲琥珀都是人工合成的。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