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我背著笨重的行李包走下車,青澀中夾雜著爽淡甜香的氣息迎面撲來,那是來自不遠處葡萄園里果實的香氣。下奧地利州是奧地利最大的葡萄酒生產地,這里自羅馬時代就開始釀酒。277年前的3月31日(也有人認為是4月1日),古典音樂大師約瑟夫-海頓(Ranz Joseph Haydn)便出生在這片田園上的一間農舍中。這個誕生于羅勞(Rohrau)村的鄉(xiāng)野小子,后來成為弦樂四重奏和交響樂之父。在那個時代,沃爾夫岡-阿瑪?shù)蠟跛?莫扎特稱他“海頓爸爸”,而路德維希-馮-貝多芬則尊他為老師。
我選擇于3月底踏入奧地利,從而開始為期一個月的中歐之行,皆因今年是海頓逝世200周年。從4月開始,整個奧地利都將為這位仙逝者瘋狂。一千多場展覽、演出等紀念活動,將精制的奧地利打造成中歐文藝的樂土。
遺音環(huán)繞的羅勞和艾森施塔特
我此次音樂之旅的起點正是下奧地利州的羅勞。雖然只是一塊彈丸之地,我還是在村郊迷失了方向。為我指路的村民驕傲地說,貝多芬也曾專程到訪此地。他帶著幾分驚喜地稱贊這座房子“絕不是一間糟糕的農舍”。事實上,海頓的父親是一個手工藝匠人,他為自己家人搭建的這座長方形房子當時頗讓村民們欽佩。如今,舊房子的遺址處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紀念地。我在傍晚的夕陽下走入那座有稻草屋頂?shù)募o念館。陽光透過窗灑在室內陳列著的樂譜、鋼琴和宮廷歌劇演出模型上。那是海頓生前親筆書寫或親手觸摸過的東西,房內的家具擺設都與兩個多世紀前相同。那時,小海頓和他的父母及數(shù)位兄弟姐妹便是在間房子的起居室里一同演奏,每晚都不間斷。
從羅勞乘車一路南下,我在一路顛簸中到達艾森施塔特(Eisenstadt)。在這座老城的街道上前行,19世紀的古老建筑從我的兩肩開始往身后一路延伸。作為奧地利東南部布爾艮蘭州(Burgenland)的首府,艾森施塔特記載了海頓人生中最輝煌的30年,也是海頓的安息之地。步行不久后,前方那座黃色墻壁紅色屋頂、具有巴洛克風格的建筑群便提醒我,目的地即將到達。這座赫赫有名的愛斯特哈澤宮,曾是海頓的恩主、匈牙利貴族愛斯特哈澤侯爵的住所。如果海頓當年沒能成為這個貴族家庭的樂師,也許只能落魄潦倒地凄苦離世。
巴洛克宮殿
這座宮殿造于13世紀,14世紀末期它已成為具有相當規(guī)模的城堡。1649年,這座城堡為愛斯特哈澤家族所有,侯爵保爾一世邀請了一位意大利建筑師對它大興土木,用近10年的時間建造出一座幾乎全新的巴洛克宮殿。如今,這座宮殿中最著名的演奏廳——“海頓廳”就是那時建造的。
邁入海頓廳,高大的穹頂讓我頓生敬意。那些具有中世紀宗教畫風格的壁畫,如盤云般籠罩在頭頂上方,通道兩側輝煌的壁燈照亮了墻壁上的肖像。舞臺上的猩紅帷幕,讓人聯(lián)想起海頓在此演奏的情景:在他正前方的紅色絲絨座椅上應該坐滿了高朋。那一段戲謔的“驚詫”樂章,不知道嚇醒了多少位正在打瞌睡的貴族聽眾。
線路推薦:
當?shù)芈糜喂ヂ灾改希?/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