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宗教區(qū)導游 | ![]() |
1.旅游區(qū)劃分
依據宗教建筑布局的常規(guī),大明寺宗教風景區(qū)規(guī)劃分為11個點。
(1)大明寺門額 寺門面南黃墻山門,正門上額“大明寺”三個字是中國佛教協(xié)會趙樸初會長集隋朝《龍藏寺碑》而鐫,字體古風流溢。
(2)棲靈遺址牌樓 大明寺山門前有一座莊嚴典雅的牌樓,四柱三楹,仰如華蓋。為懷古棲靈塔、棲靈寺而建。朝南朝北篆書皆光緒年間鹽運使姚煜手書,字體雄美。
(3)石獅 大明寺牌樓前兩側面南側雄踞石獅兩只,為清代乾隆時重寧寺遺物。石獅按皇家園林規(guī)格而鐫正頭。造型雄健,蹲身、直腰、 口微張、牙咬合、傲視遠方。
(4)淮東第一觀 嵌于大明寺山門外東偏壁上面南。此石于雍下年間, 由揚州知府襄平高士鑰用秦少游“淮東第一觀”而書刻。
(5)山門殿 清代建筑,面闊三問,單檐硬山,兼作“天王殿”。殿內正南雕佛龕供彌勒坐像,佛左手握布袋,右手持佛珠。北面站像是韋馱天將,左手擎須彌山,右手按“降魔杵”,護持大佛講經說法,稱護法神。
(6)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為清代建筑,面闊三間,前后回廊,檐高三重,歇山灰瓦屋面,漏空花脊。大雄寶殿內法像莊嚴,經幢肅穆,法器俱全。寺內僧人甚多,香火不斷,每年除夕舉行撞鐘活動,中外嘉賓,咸集于此祈求多福。
(7)藏經樓 由清代“福緣寺”殘存的藏經樓拆遷而來。1985年4月投資40多萬重建而。藏經樓面南二層五楹,九加梁,單檐硬山,漏空花脊。
(8)平遠樓 此樓位于大明寺庭院東側“文章奧區(qū)”內,現(xiàn)為大明寺貴賓接待處。此樓初建于清雍正十年(
1732), 由汪應庚建平樓,其孫汪立德增高為三層,取宋代畫家郭熙《山水訓》中: “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
(9)印心石屋 “印心石屋”橫碑位于平遠樓南院東側面西。
(10)瓊花 亦稱聚八仙。在平遠樓大院南隅有一株康熙年間大明寺住持道宏裸師手植的瓊花, 已逾三百年之久,卻依然莖葉繁茂,是省級保護之名貴花木。
(11)鄧石如石刻 大明寺東側晴空閣北院東廊壁嵌如篆書《心經》碑刻,乃國內篆書之寶。
2. 規(guī)劃手法
(])布局合理:符合宗教場所的布局,其中鑒真紀念堂。門廳、碑亭、超手游廊, 由清代四合院和唐代的四合院兩組建筑構成,所以收到宗教園林的效果。
(2)借歷史的勝跡和自然景色,以匾額成一區(qū)勝景。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