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四賢祠導(dǎo)游 | ![]() |
在興安靈渠旁邊有一座明清風(fēng)格的建筑,就是四賢祠。它因紀(jì)念四位在靈渠修建和維修過程中的杰出先賢而得名。
這就是四位先賢:史祿、馬援、李渤和魚孟威。史祿當(dāng)年受始皇派遣來到嶺南,率十萬之眾,斬山通道,四經(jīng)寒暑鑿渠成功,他成為靈渠的開創(chuàng)者;東漢伏波將軍馬援大規(guī)模疏通渠道,加大航運量;唐代地方官李渤和魚孟威在前代基礎(chǔ)上加固堤防,增植船閘,完善了靈渠的通航設(shè)施。
馬援是東漢光武帝的大將,他曾講過一些對后世很有影響的豪言壯語。他說:“丈夫立志,窮當(dāng)益堅,老當(dāng)益壯!庇终f:“男兒要當(dāng)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
漢光武帝時候,交趾郡征側(cè)、征貳起兵反抗?jié)h朝,漢光武帝封馬援為伏波將軍,領(lǐng)兵討伐。據(jù)說馬援出兵來去都經(jīng)過桂林,因此桂林也就留下一些關(guān)于他的傳說。
一個是還珠洞的傳說,說的是馬援從交趾凱旋歸來時,帶了幾船薏苡,是中原地區(qū)所沒有的藥物。薏苡圓而有光,好象珍珠,嫉妒馬援的人就造搖說:“馬援這次出征,發(fā)了大財,載了幾船珍珠回來!瘪R援聽得,非常生氣,就說:“說這是珍珠,珍珠是水里產(chǎn)的,我就把它還給水里吧!彼褞状曹,在一個山洞前倒下漓江。后來,人們就把這個山洞取名為“還珠洞”。
另一個是伏波山和穿山的故事。說的是南荒有個箭法高強(qiáng)的酋長,侵犯漢朝的疆土,一直打到桂林,朝廷派馬援帶兵抗擊。馬援最初打算誘敵深入,在零陵一帶包圍殲滅。但到了零陵一看,當(dāng)?shù)卣[饑荒,人民十分痛苦,再經(jīng)不起一場戰(zhàn)火了。他想了想,就單騎跑到桂林來和酋長比箭,說要是酋長比贏了,就把嶺南地方都劃給他;要是酋長比輸了,必須退回原來的地方,以后各守邊界,互不侵犯。酋長自恃箭法高強(qiáng),有勝利的把握,就同意了。他先射了三箭,表現(xiàn)了力和巧的高超箭術(shù)。馬援說:“我要照樣射三箭,就是和你射得一樣好,也分不出勝負(fù),現(xiàn)在我只射一箭,箭落到哪里,你就退兵到哪里,如何?”酋長心想:最強(qiáng)的射手,箭也不過射三百六十步遠(yuǎn),加你一倍,也出不了桂林。他就欣然同意了。馬援取出箭來,要酋長在箭上親筆寫上“以此為界”四字。然后,他登上一座小山,向南“颼”地把箭射出,把南面一座山射穿了一個洞。酋長以為箭落在山后,忙派飛騎去找箭。誰知那箭并未落地,在空中飛呀飛呀,飛了七天七夜,到了原來的邊界上,才墜落下來,化為一根銅柱,上面還有酋長親筆寫的“以此為界”四個紅艷艷的大字。酋長十分驚佩,只好如約退兵。以后,人們把被馬援射穿的那座山,取名穿山;把馬援登上的那座山,取名伏波山。
古樹吞碑
在四賢祠里還有興安一奇棗古樹吞碑。
這棵大古樹已經(jīng)有七百多年的歷史了,它正以每三年一厘米的速度吞吃著它下方這塊乾隆十二年的石碑,F(xiàn)在石碑的三分之一已經(jīng)被樹給吞吃了。這樣的景象是怎樣形成的呢?看看我們哪位團(tuán)友知道。(請游客想想,提出各自看法以活躍氣氛,然后作出解答)先前這塊碑立在樹的附近,老百姓為了方便,將碑放倒鋪平,用來洗衣服、下棋、歇涼等等,樹越長越大,而碑又沒有人給拔出來,天長日久,只好就這么一寸寸地被吞吃了。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