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石龜寺導游 | ![]() |
其實這是豎碑之龜,用它做碑基堅固牢實,風雨不拔。這種龜原本叫。ㄒ粝#,又叫赤 龜。古代它叫赑屃(讀音為“bixi”) 。李時珍《本草綱目·介部一》:“ 龜,赑屃。赑屃者,有力貌,今碑趺象”。“碑趺指碑下的石座,習慣相沿雕作赑屃的形狀,就是取其力大能負重的意思(《辭海》1624頁)”傳達說赑屃是龍的第九子,它力大無窮,能馱三山五岳,常在江海里興風作浪。大禹治水時,常讓它推山挖土,為治水做出了貢獻,洪水治后,大禹怕它惡習不改,就用一塊巨大石碑壓在它身上,石碑上刻著大禹治水的功績。
三石龜頭頂上有兩對前額鱗,嘴呈鉤狀,頸部有細鱗,四肢呈鰭足狀,和史料上記載的赑屃一致。石龜馱碑,龜背上的凹槽就是豎碑的榫頭。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