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古村郭峪導游 | ![]() |
郭峪城:明崇禎十一年(1638),村紳為了防御農(nóng)民起義軍,修建了郭峪城。是年農(nóng)歷正月十七動工,十月竣工。城高12米,闊5.3米,城周1400米,城內(nèi)面積17.9萬平方米。城堞450個,東、北、西城門3座,另有東水門1座、有敵樓10座、窩鋪18個,轉(zhuǎn)角有木亭。為輔助城墻又增建窯洞,一便居住,一便防守。窯凡三層,共628眼,故名蜂窩城。城墻上置有城防鐵炮數(shù)十門。城內(nèi)居民多為明末建筑,城中心建有七層豫樓一座,十分醒目。
郭峪城歷經(jīng)300多年風雨,城垣殘破,民國年間范月亭任村長時,曾對城墻進行了規(guī)模較大的維修,維修后,敵樓威嚴,雉墻整齊,城上四周騎馬可通。土地改革時,城窯分給了村民個人。建國以來,村民建房,村里搞公共建筑,拆用城窯城墻磚石,郭峪城被嚴重破壞。1994年,村里投資30萬元,對城東門右側(cè)一段城墻及城上的奎星閣、菩薩閣進行了維修。郭峪城現(xiàn)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湯帝廟:俗稱大廟,位于西城門內(nèi),址高28米,為村之社廟。于元至正年間(1341--1368)創(chuàng)修,明正德年間(1506--1522)擴建,嘉靖年間曾毀于火災,修復于萬歷年間,清順治九年(1652)又拆舊整修。全廟分上下兩院,上院前沿有石欄,中有石梯可通上下。北面為正殿,面寬九間,進深六椽。東西殿各三間,角殿各三間。下院東西兩面為兩層樓房,各下下10間,上為看樓,下為住房及客房,南面上為戲臺,下為山門,兩旁又各有角樓,為儲藏室,門外西側(cè)有鐘鼓樓。舊社會此廟為村社活動場所,村內(nèi)重大事情都在這里商定和辦理。民國年間,村公所設于此廟。范月亭任村長時,曾在這里禁煙禁賭。新中國成立后,敢曾在此設立村、鄉(xiāng)公所、大隊部、保健站等。
豫樓:位于村之中央,建于明崇禎十三年(1640),和郭峪城同為防御農(nóng)民起義軍的軍事建筑。樓長15米,寬7.5米,高30米,七層建筑。底層墻厚2米,隨樓層遞高逐級遞縮,直至第七層,墻厚0.8米。第一層為暗層,系單孔磚拱窯構(gòu)成。內(nèi)置有石碾、石磨、水井、暗洞,暗洞通過石門,進入暗道,暗道由磚拱成,共兩條,均可通向城外。第二層為五孔磚窯構(gòu)成,朝東正中門額上鑲有澤州庠生王珩所題豫樓二字,有炮眼4個。三層以上,均為梁檁木板蓋頂。七層之上四周為磚堞。磚堞之上,又起檐封頂。樓頂四角,掛有四個鐸鈴,于風中叮呼作響。樓四角垂直,四墻平展,數(shù)百年風采依舊。
豫樓之“豫”即防御、居安思危之意。樓與城為同體結(jié)構(gòu),城為蜂窩城,樓為蜂窩把,結(jié)構(gòu)得體。樓雄居城中,登頂可瞭望方圓數(shù)十里。
蟒河自然保護區(qū) |
![]() |
砥洎城 |
![]() |
佛子山 |
![]() |
古村郭峪 |
![]() |
羊頭山石窟 |
![]() |
長平古戰(zhàn)場遺址 |
![]() |
東岳廟 |
![]() |
黃圍山 |
![]() |
拴驢泉 |
![]() |
析城山 |
![]() |
小尖山 |
![]() |
云蒙山 |
![]() |
鳳凰棋子山 |
![]() |
沁水柳氏民居 |
![]() |
沁水示范牧場 |
![]() |
澤州玨山 |
![]() |
高平炎帝陵 |
![]() |
晉城青蓮寺 |
![]() |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