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仿山墓群導游 | ![]() |
仿山墓群是西周至春秋戰(zhàn)國時期曹國貴族墓地。據(jù)《定陶縣志》記載:“仿山在縣西北十二里,層阜隆然,古曹國葬地,積壤之高,仿佛若山,自曹叔振鐸至伯陽二十五代并司祠焉!绷頁(jù)《曹南文獻錄》轉引《寰宇記》亦曰:“仿山古曹國葬地!惫11世紀,周武王滅商紂,建立了周奴隸主王朝,為鎮(zhèn)壓被統(tǒng)治氏族的反抗和奴隸起義,鞏固其奴隸主統(tǒng)治政權,遂大封宗室貴戚功臣!安苁逭耔I,周文王第六子,武王克商,封于曹!彼,古定陶在兩周時期是曹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中心。曹國歷代國君為顯示其經(jīng)濟實力和政治權勢,將墓封土盡力加大,逐漸形成如此之高阜,即仿山。仿山現(xiàn)存碑刻,亦可作為此論之佐證。
仿山墓群又是兩漢墓地,雖不見文獻記載,但從東山西南部斷壁觀察,已暴露多座兩漢的豎穴、石匣、磚室墓葬,并出土部分文物。有的墓自墓口至墓底,深足有五六米之多,可見規(guī)模較大。經(jīng)調查,在菏澤地區(qū)不論是古代文化遺址還是古墓地,幾乎都有兩漢墓葬打入,這或許與依山傍水埋葬可造福后代的迷信習俗有關。
時歷滄桑,至明清之際,仿山墓群之巔始修廟宇,立碑記事,如玉皇祠、百神閣、山門、關帝廟等。據(jù)記載,殿閣“氣勢宏偉,飛云畫棟”,有凌斗之象;“青黃丹朱,幾非人世得者”,甚為壯觀。當年,蒼松翠柏遮天蓋地,樓臺殿閣隱于其間,默靜古樸,游人不絕。道光五年《百神殿、玉皇閣暨諸廟群祠碑記》記載了當時的勝景:“吾陶地勢平衍,無崇巒峻嶺,似茲高岡,凸凹深秀,陰翳文人學士,登臨眺矚,飲酒賦詩,仿山固一勝境也”。后因兵燹,殿閣失修,或倒塌,或拆毀,現(xiàn)存無幾;蒼松翠柏,砍伐凈盡;歷代碑刻,相繼破壞。建國后,人民政府制定有力措施,加強保護管理,并多方籌集資金對仿山墓群的古跡進行修復和重建。1952年,恢復了仿山廟會。1999年,廟會上市人數(shù)、上市物品迅速增加,成為輻射河南、安徽等省及臨近縣市聞名百里的大型廟會。目前,仿山墓群既是菏澤地區(qū)著名的物資集散地,也是重要旅游景點之一。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wǎng)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chǎn)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